为什么我们会歧视“河南人”
文|吴晓波频道
文/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前几天,杭州发生了一个悲剧事件——蓝色钱江纵火案,女主人和三个孩子不幸遇难。除了哀悼逝者,大家也会议论案情,有一个现象让小巴无言以对,当群里说起是保姆纵火致四人死亡时,有人马上补一句:那个保姆是不是河南人?
这是一种典型的地域歧视,一有外地人违法犯罪,自动联想到河南人身上。而事实是案发后不久,警方公布的信息中就明确指出了重大嫌疑人保姆是广东东莞人,河南人“无辜躺枪”了。

1
地域歧视是一种“刻板印象”
给一个地区的人贴标签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一点也不少见,“河南人”只是其中典型案例之一。
这种给一群人贴标签,并认为这个群体中所有人都有这一标签特点的现象,叫“刻板印象”。
我们来举一个例子说明这个现象:
有一位警长在上班,一个孩子急吼吼地跑来,对警长说:“赶紧回家,你爹和我爹吵起来了!”
同事好奇:“这孩子是谁?”
警长说:“他是我儿子。”
请问这两个吵架的人和警长分别是什么关系?
如果你拿着这个问题去问别人,绝大部分人可能都猜不到答案:一个是警长的丈夫,即孩子的父亲,另一个是警长的父亲,因为警长是女的。
但大部分人都会在下意识中把警长归类为“男士”,这就是一种刻板印象。

单是关于地区的,就能编出来一箩筐,比如给全中国各省份的人贴标签,可能就是这样:
提起广西就传销,说到山东个都高,
河南人民全会骗,广东吃啥都不挑,
福建假货卖全球,湖南啥都放辣椒,
东北喝酒爱吹牛,四川小个都不高,
江浙最穷都上亿,上海阿拉心机婊,
天津北京都排外,新疆小偷卖切糕,
重庆顿顿吃火锅,海南东北在作妖,
陕西天天吃凉皮,山西家家把煤烧,
安徽全都住黄山,青藏喇嘛佛法高,
澳门都是何鸿燊,香港全是李嘉诚,
台湾一帮窝囊废,内蒙人民满身膘,
宁夏甘肃都是哪?云鄂赣冀静悄悄,
大家都是中国人,谁啥样谁不知道?
地域标签不可取,劝君莫整这一套。
中国人黑起自己的同胞来,一点也不留情。但这也不是针对中国人自己的,中国人对全世界其他国家也是一样:
东部的高楼西部的牛,美国人裤腰三尺九。
战斗的民族烧喉的酒,俄国人徒手能拆楼。
伦敦的绅士女王的狗,英国基佬傍地走。
白色的房子蓝色的海,希腊穷得只剩情怀。
左岸的咖啡右岸的塔,法国遍地艺术家。
超级良心下水道,德国严谨效率高。
荷兰性都服务好,小姐都会开发票。
男人猥琐女柔情,日本矮过郭敬明。
泡菜偶巴白血病,韩国整容正风行。
……
而全世界其他国家的人,也好不到哪里去。

美国人眼中的美国

美国人眼中的欧洲

英国人眼中的欧洲

意大利人眼中的欧洲

法国人眼中的欧洲
2
看似不理性的刻板印象
也是理性的自然选择
在生活中,刻板印象显然会造成各种各样的误会、歧视和偏见,似乎是一种负面的现象。但我们也不必以为它是全然不好的现象。刻板印象本身是中性的,很多时候,它是在帮助我们简化对外界信息的理解。
生活中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就像考试,由许许多多考题组成。我们大脑对待这些生活考题的方式,一种是理性模式,另一种是快速简化模式。
在理性模式下,我们仔细地进行分析才能得出结论,缺点是耗时耗力。
而在快速简化模式下,我们倾向于采用更加快捷的方式,从别人那里抄来答案或者根据部分信息猜一个答案,至于解题的过程是否正确就不考虑了,或者我们自以为这个答案是准确的。
刻板印象就是这样一条简化世界的快速通道,看上去它是一种非理性的行为,背后其实是理性的自然选择。毕竟我们不可能把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弄懂,那些相对而言不太重要的,即便简化处理也无妨。

简化得当,它就帮助我们减轻了负担;简化不当,它就会带来各种偏见。
3
为什么河南人被“污名化”了
中国当下最下意识的歧视,并不是单纯的一个地区对另一个地区的歧视,而是“城市歧视农村”“本地人歧视外地人”“经济条件好的人歧视经济条件不好的人”。 “河南人”诈骗、不讲信用的污名化,与其说是这个群体本身的原因,不如说是恰好对应了经济上的歧视。
河南地处黄河流域,自古以来是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一旦有自然灾害和战乱,往往有数以万计的人口扶老携幼、背井离乡。
近十几年,河南又是农民工输出最多的省份。如果一个城市原来都是本地人,现在来一大群外地人,生活方式、习惯都不一样,发生了诈骗、不讲信用的事件,很容易与整个外来群体联系起来。
我们来看2010年中国第6次人口普查,人口净流出最多的几个省份,恰恰是地图炮攻击最频繁的地区。这几年东北经济不好,人口流出有增加的迹象,说不定过几年,黑“河南人”就会变成黑“东北人”。

如果有一天这些省份的城市化率、经济条件与东南沿海的发达城市相仿,这种污名相信就会大幅度减弱,尽管它也不会永远消失。
说到底,我们也无法完整地理解这个世界,但在打交道的时候,最好脱离群体刻板印象的陷阱,用一种更加优化的方式来评价,比如你可以问问这些问题:
①无聊的时候,你愿意出去找别人玩,还是一个人呆在家里读书、看电视、玩游戏?
②当别人评价“河南人都是骗子”的时候,你更相信自己的亲身经历,还是去探索背后的原因?
③当你对某件事做出决定,你依靠逻辑推理,还是倾向于情感?
④你每天生活,更希望一切都已经预先安排好,几点吃饭、几点开会、几点睡觉,按部就班,还是突如其来式,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第一个问题,关于一个人对待这个世界的方式,他的终极精神力量源泉来自什么,是拯救世界,还是拯救自我;
第二个问题,关于学习和处理信息的方式,你更相信自己的双手、双脚、双眼,还是自己的理性;
第三个问题,关于决策的方式,你更倾向以内在情感作为决策的标准,还是外在的客观分析;
最后一个问题,关于执行的方式,你更在意结果,还是在意完成的过程。
问完了这四个问题,你再观察一遍TA的行动,那么TA的世界观有十之七八就呈现在你眼前,打交道也就容易多了。
参考资料:
1.知乎问题“中国的地域歧视到底有多严重”,回答者“宇航”
2.知乎问题“中国人对其他国家有哪些刻板印象会让外国人哭笑不得”,回答者“安然若枫”
3.图片来源:《世界偏见地图》汉化版,作者保加利亚艺术家扬科·特斯维科夫
本文由知事 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