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事 

从金融业发展看,北上深广谁的潜力最大?

文|政研院

来源:头条号智者致富贵

转载自“中国城市中心”

一个城市的金融业越强大,则意味着这个城市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就越强悍;其城市的影响力、辐射力和带动力也就越深远。

当今时代,金融作为一种高端资源要素,越来越成为城市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一直以来都被看作成市场上的“宠儿”和“新贵”,广受国内大中城市的关注与重视,特别是成为了“北上深广”等一线大城市竞相引进和争夺的“热点”和“焦点”。

为何大城市都如此看重金融及金融业的发展?

这是因为:金融如“血液”一样,不仅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原动力,也是一个城市经济的繁荣发达程度与否的重要基础和标志,更是一个城市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关键体现和象征。可以说:一个城市的金融业越强大,则意味着这个城市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就越强悍;其城市的影响力、辐射力和带动力也就越深远。

纵观纽约、伦敦、东京、新加坡、香港等世界性大城市,也都是名副其实的国际金融中心城市。金融,正成为城市发展的必备之器,必争之宝。

那么,“北上深广”等一线城市的金融业到底孰强孰弱?

未来谁将成为金融行业中的真正霸主?

哪一个又能获得“榜眼”地位?

而最有发展前途的金融中心城市又会花落谁家?

首先,我们看下2017年3月份发布第21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CFCI21)的报告:中国内地有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青岛、大连六个城市进入榜单。其排名。见下:

城市 评分 全球排名 国内排名
上海 715 13 1
北京 710 16 2
深圳 701 22 3
广州 650 37 4
青岛 645 38 5
大连 510 53 6

备注:全球金融中心指数主要从营商环境、金融体系、基础设施、人力资本、城市声誉等方面对全球重要金融中心进行评分和排名,每半年公布(更新)一次。

这说明:上海、北京两大金融中心城市已进入全球20大金融中心之列,而深圳与排名前20的金融中心差距正在进一步缩小;同时广州也表现不俗,首次进入全球金融中心指数体系,四大一线城市的金融业发展迅猛。

然后,我们从北上深广四个城市的金融总量(规模)和增速、金融业增加值、金融机构的聚集数量(A股)和市值以及金融人才总量等五个方面进行粗略的分析比较:

(一)北上深广金融业资金总量也即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见下)

城市 2016年资金总量 2011年资金总量 增速
北京 13.84 7.5 85%
上海 11.05 5.82 90%
深圳 6.44 2.51 157%
广州 4.75 2.65 79%

从上面图可以看出,

①资金总量方面:北京有绝对优势,稳居老大的位置,或者说北京相对其他城市“不差钱”;上海则紧随其后,资金实力也非常雄厚,是排在第三位深圳的1.72倍和第四位广州的2.35倍。可见上海的吸金能力很强。深圳较弱,广州则排在最后。

②资金增速方面:过去5年里,北上深广四个城市中,深圳的资金增速最快,达到157%,上海、北京资金增速差不多,广州资金增速最低。

这主要是由于:北京具有天然的政治资源和权利优势,使得境内外资金总体向其聚集;上海则是充分享受政策红利和对外开放优势,资金总量和增速获得较大突破;深圳则因紧邻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理优势,资金增速较快;广州整体上则处于弱势地位,因金融总量较弱,而缺少话语权。

(二)北上深广金融业增加值(GDP)(见下):

城市 2016年金融业GDP 2011年金融业GDP 增速
北京 4267 2055 108%
上海 4763 2240 113%
深圳 2876 1562 84%
广州 1807 775 133%

通过上表可以得出:

①金融业GDP方面:在北上深广四个城市中,最强,北京次之,两者属于一个层次;深圳第三,广州第四,深广处于同一档次,但深圳比广州要强。

②金融业GDP增速方面:过去5年,广州第一,北京和上海相差不大,深圳却出乎意料的低,不但与上海、北京的差距在拉大,且正在被广州追赶。未来深圳要在金融业GDP增速上进一步提升,不然,将被广州超越。

(三)北上深广主要金融机构(总部)数量(见下)

城市 商业商业银行 证券机构 保险机构 公募基金 私募基金 信托 交易所
北京 14 18 59 20 6000 11 1
上海 10 16 47 47 5500 7 4
深圳 7 16 19 24 4000 2 1
广州   3 5 5 800 2 0

从上图可看出:

①银行方面,由于北京聚集四大国有银行总部,故实力最强,上海深圳目前难以赶超,广州在短期内更是难以逾越;

②证券方面,由于上海深圳拥有国内两大证券 交易所,股证券业发展也超越北京和广州;

③保险方面,北京上海保险业比较发达,深圳保险机构总体较少,但深圳平安保险保费年收入力压其他三地,广州较弱;

④基金方面,上海最强,深圳略胜北京,广州在基金领域则相对较弱;

⑤信托方面,北京最为强大,上海居其次,深圳、广州数量相同。

(四)北上深广上市公司(A股)数量和市值(见下):

城市 上市公司(A股)数量 市值总规模(万亿) 备注
北京 290 15.4  
上海 256 5.7  
深圳 246 4.9  
广州 78 1.4  

从上表看出:

①上市公司数量方面:北京第一,上海第二,深圳第三,广州最少且差距

较大;

②总市值方面:北京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并远远超过其他三个城市,且大于

城市的总和,这主要原因是北京的央企、国企(总部)数量较多,而且规模宏大,这是其他城市所不能匹敌的。

上海、深圳因拥有上交所、深交所而赢得优势,两者在上市公司数量和市值上又得一拼;而广州无论是数量还是市值规模方面则要弱小很多。

(五)北上深广金融人才比较(见下)

城市 金融从业人数(万) 平均年薪(万元) 备注
北京 43 23  
上海 33 20  
深圳 18 18  
广州 14 15  

从上图可看出:北京无论是金融从业人数还是平均年薪都超过其他三个城市,上海则位居其次,深圳紧跟其后,广州则比较弱。

最后,通过从以上五个方面的比较和总结:得出以下结论:

北京:金融业规模(体量)最大,大型金融机构数量、上市公司数量和从业人数最多,因此整体金融实力也最强,是金融业名副其实的霸主,但不足的是国有金融成分占比过大,灵活性、创新性相对不足。

上海:作为最具竞争力的金融中心城市,在资金吸附量、金融增加值(GDP)与增速以及外资吸引力上都有较大的优势,未来在国家政策与资源鼎力加持下,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极可能成为中国第一个迈向世界前十位的国际金融中心城市。

深圳:则作为中国中小创和私募金融、民间金融、互联网金融、科技金融的聚集地,是民营金融市场最为发达的地方,虽与北京、上海还有一定的差距,但凭借多年积累的金融资本和经验,依靠其后发优势、市场活力和金融创新,未来可获得“保三争二”的江湖地位。

广州:作为金融老四,短时间想超越北上深比较困难,况且还有其他二线强金融城市在后面追赶,广州要实现弯道超车才能保住自己在金融业中的位置。

本文由知事 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