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了么用黑白LOGO痛悼员工,暖的是谁的心?
文|吐槽青年:曹林的时政观察
摘要:今天,他们当年呼吁的平等精神已经成为常识,汶川地震后,国旗已为平民而降,生命无分贵贱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一家企业为一个救人牺牲的员工将LOGO换成黑白色,我不知道这是不是第一家,但我知道,这种生命关怀已经成为常识,这也正是郭光东和老杨们一直所致力倡导的――人物无论是大小,生命不分贵贱,每一个平凡的生命都值得我们去尊重,对普通人生命的关怀更体现着一个社会的良心和温度。

吐槽青年出品 曹林|文
一条让人心碎而又感到温暖的新闻:一家大公司为悼念一个救人而牺牲的员工,将微博、微信等公司所有社交媒体平台的头像LOGO及页面背景都换成了黑白色。
4月3日傍晚,江西万安一名9岁儿童和哥哥在赣江边走路时不慎落水,恰好路过的饿了么外卖小哥曾鹏当即跳江救援,小孩被救上岸后,曾鹏却被卷入水中,再也没有回来。在出事前一天,曾鹏刚献过血,平常爱帮人而深受客户信任,有很多客户专门备注让他送餐。痛失一个好员工,饿了么公司派专人去慰问曾鹏母亲,与当地民政部门讨论善后方案,并以将公司LOGO换成黑白色的方式表达失去一个好员工的沉痛心情。
好人曾鹏的壮举让人充满敬意,饿了么将公司LOGO换成黑白色,这种满含人情味的举动,让人看到了一个好企业应有的人本意识和生命关怀。这样的象征,既是哀悼自己的一个好员工,向一个小人物的大关怀致敬,也是向员工传递企业对这种善行善心的鼓励,企业以有这样的好员工而骄傲,以失去这样的员工而痛心。LOGO是一个企业的象征,它用恒定的模样向客户传递恒定的价值,这一次换成黑白色,也是这种恒定价值的一部分:每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小人物身上散发出的人性光芒都值得用这样的方式去致敬和关怀。饿了么作为一家依靠无数个像曾鹏这样穿行在你我身边的“小人物”而成功的企业,更明白这种价值的意义。
你知道吗?同样触动人心的是,这背后还有一段精神传承。
一家企业用黑白LOGO悼念员工,官微头像为牺牲员工而换成黑白色,让人想起快20年前刊登在《中国青年报》的一篇评论:国旗为谁而降。――这是我国颁布《国旗法》后第一次有人呼吁国旗为平民而降,那篇评论后来成为经典,很多人都能记得评论的开头:东北的灾民早已在雪前住进了温暖的地窨子;九江大堤决口封堵处也于近日开始拆除重筑。洪灾过后,诸多善后事宜有条不紊地进行,但现在回想起来,有件事被忽略了:按照《国旗法》第十四条的规定,为九八特大洪灾的死难者下半旗致哀。――这篇评论成为经典的一个标志是,后来每逢有事故和灾难导致大的死亡后,都有人重复这一命题,不断呼吁“国旗为平民而降”,直至这样的降旗哀悼成为常识。

《国旗为谁而降》的作者叫郭光东,这篇成名作让他后来成为《南方周末》的评论总监、名评论员,他现在的身份是饿了么副总裁。――看到这里,你就会明白我刚才为什么会说“精神传承”!当年呼吁“国旗为谁而降”,今天用黑白LOGO痛悼员工。20年,从媒体人到企业人,身份虽然转变,时代已经变化,但“敬惜生命”的情怀和理念一以贯之。当年倡导了一种人本的理念,广为人知成为常识,今天实践着这样的理念,这种情怀很让人尊敬。一家企业之所人让人尊敬,不仅因为你需要并依赖它,更重要的是,是一家企业所倡导的价值和文化,以及这种价值所熏出来的人。
我相信,作出这样决策的一定不只是郭光东一个人,而是一个企业所倡导的价值。老郭的同事老杨也是媒体人,去年记者节他的那篇饿了么社论《但愿心有所持,温和坚定》触动了无数媒体人的痛点,老杨的文字也一样充满对生命的敬惜和关怀,他当评论员时,很多名篇都离不开生命二字,比如《灾时叹生命脆弱 如今赞生命顽强》《以生命的名义检视阿伯推人下桥》《魏文华之死以生命的悲怆叩问制度》,等等。2010年,玉树地震后,老杨给媒体写的评论员文章题目叫《愿国旗依旧为死难者而降》;2008年,汶川地震举国哀悼之后,他含泪写下的标题是:这三分钟,是什么让我们泪流满面。――他那段“三分钟。多少古往今来,多少沧海桑田,多少云散风流,这一刻,我们终于可以哭,可以志哀。民族有多少苦难,历史的表情就有多凝重与肃穆”,也让我的眼泪夺眶而出。
今天,他们当年呼吁的平等精神已经成为常识,汶川地震后,国旗已为平民而降,生命无分贵贱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一家企业为一个救人牺牲的员工将LOGO换成黑白色,我不知道这是不是第一家,但我知道,这种生命关怀已经成为常识,这也正是郭光东和老杨们一直所致力倡导的――人物无论是大小,生命不分贵贱,每一个平凡的生命都值得我们去尊重,对普通人生命的关怀更体现着一个社会的良心和温度。

本文由知事 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