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事 

中国出三千万真正的企业家有可能吗?

秦朔朋友圈

关注

文|秦朔朋友圈

水姐/文

一组调研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全国实有各类市场主体8705.4万户,全年新设市场主体1651.3万户,比上一年增长11.6%。新登记企业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全年新登记企业552.8万户,平均每天新登记企业达1.51万户。明显高于2015年每天1.2万户,预计全国实有企业数从2015年的2263万户上升至2016年的2940万户,中国将有世界规模最大的企业家队伍。

这近三千万企业,假设平均每家1人,理想情境下会不会催生三千万个企业家?三千万,占中国总人口数的2.1%。世界上超过三千万人口的国家不过四五十个,比如马来西亚,就差不多三千万人。中国劳动力人口约为7.74亿(2015年数据,2005年达到峰值7.8亿之后一直在下降,2030年预计只有6.7亿),其中城镇就业人口为4亿人,劳动力成本多年呈上升趋势。但有一点是统计数据里显示不出来的,就是每个人都有多重身份,负责各方面工作,显然企业家更容易有“分身之术”,劳动力绝对数量在降低,但人力资本的相对数量和质量在上升。

这个时代的企业家,是在塑造一个财富阶层,还是在形成一种创业就业模式,或是在形成一种人生经营方式,抑或是在形成一股改变社会的时代思潮?从数量级上来看,三千万,这四个方面都可以承担一些牢固的责任了。若是每个人真正能够探索出符合这个时代的企业家精神,那么这个国度将处于一个商业思想的蓬勃发展期。

有数据显示,1992年,12万公务员辞职下海,92派崛起,成为商界传奇。2014年开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全国实有企业数1819.28万户,2016年已经为2940万户,比整个“十二五”期间增长的1048万户,还要多72万户。商人呈现爆发式增长,已经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社会存在,没有贬义没有褒义,是一个普通的人生选择。

最近流行的一篇《最富有的一代中国人已经远去》列举了十个“富人远去”理由:一是中国经济爆发式增长期已经过去;二是人民币超规模发行阶段一去不复返;三是惊人而无度的行业暴富机会已消退;四是最显著的收入增长期已远去;五是资产价格膨胀已接近巅峰;六是家庭最轻松的税负阶段迅速成为过往,税收和死亡都不可避免;七是人力资源最廉价高效的积累阶段已经远去;八是最节俭的一代正在谢幕,新生代能花不能挣;九是贫富悬殊不可维持,格局必定打破;十是伟大而幸运的时代在划上句号。作者感慨了最富裕一代中国人的整体形象支离破碎,引领中国未来富裕人群的灵魂人物尚未出现。

每个小结论都令人震撼,也让人觉得有点武断。“一代不如一代”似乎是人类不可磨灭的天然偏见。但每每历史会迸出一个又一个契机。不用提前先下结论这是个平庸的时代还是个伟大的时代。茨威格说:民众对于他们生活的时代大多是懵懂无知的。

“文革”刚刚过去两年,邓小平同志的“先富”思想就逐步形成了,1978年12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他提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起来,生活先好起来”。后来较为通用的版本是1985年9月18日的“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也正是为了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富裕起来,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先富”思想造就了一个慢慢庞大的商人阶层,让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倒爷”出现了,“个体户”来了,农民企业家开始被尊重了,下海潮下的92派企业家创造传奇了,一批人来了,另一个批人等着来,这个阶层的结构越来越复杂。政商关系是从娘胎里带来的首要处理的关系;各种法律、制度漏洞倒像一个渔网,为起初的商人们捞起来了第一桶鱼;有时候完成资本积累与时代本身的缺憾有关,所以新的因素才能不断涌现,这些因素可能包括:新的土地,新的人……比如,海南的开发让黄巧灵(宋城集团)、戴志康(上海证大集团)、吴一坚(金花集团)等崛起;又比如,优质人力资本的一代的养成——20世纪90年代末的一批留学生,他们带来了互联网经济的新创业,他们带来西方富人的工作及生活方式,张朝阳在天安门前玩起了滑板,后来又赤膊登上了《时尚》杂志封面,他说理想的商业社会,知名度和财富是挂钩的,他又说,我们就要附庸世界风雅并将世俗生活进行到底。慢慢地商人阶层成为社会的主流阶层,甚至成为社会潮流的引领者,造富运动四十年,始终有源源不断的动力。企业家是商人中那批佼佼者。

政商关系里沉沉浮浮的那代商人也许真的要远去,剩下无法手动控制的人气行业在野蛮生长,粉丝经济以一己之力推开消费市场定点打开的大门,让人们全年无休地进行点赞和消费。一个多元化的阶层,不能用简单的国家宏观背景去框定他们发展的意义。做大事的人应该崛起,且应该赢得多方合力,形成商人阶层的精气神。人类社会总是螺旋式上升的,才能、机会、人生追求、生活品味,有些在进化,有些在退化,但终究是从粗糙变得精细起来。

商人阶层从世界上一诞生就是以交往和联系为特征,追求钱财,崇尚自由、冒险和开拓。就连地理大发现也是他们所驱动的。在这个时代,商人阶层与中产阶级两个集合间的交集越来越多,也成了以满足交往和连接需求的自媒体崛起的大温床。

我们以前常笃定地认为,社会一定会从金字塔型结构发展到橄榄型结构,中产阶级会成为社会的主流。所以原来的小资色彩已经从工作生活中淡化,中产阶级的创业及生活方式,才是这个时代很IN的存在。暴富的那种方式还适合这个时代吗?无论是金字塔型还是橄榄型,最富有的人始终存在,他们的财富会通过血缘或者其他途径传承。担心他们远去,只是说,未来这样的最富有的实现形式会受挫,但总会有另一种方式更迭。细水长流的中产阶级发展版图,才是大伙儿共同的蓝图。如今创业从商的,多是中产阶级,也有点儿“共富”社会的影子了。

最近社会有种思考,说中产阶级撑得起这个创业潮吗?数量上,我想是足够了,精神上呢,最近我有个采访的体会,有些GEEK类型的海归创业者,80、90后,低调,不愿意采访,闭门思考怎么让产品更好,理工男又不善社交和概念创造,专心沉在技术冒险里,想来这是一个极好的现象。称得上企业家的,也许都有点怪咖特质。畅销书作者Seth Godin的新书《怪咖时代:小众势力崛起,愈怪愈有商机》写道,网络让怪咖部落瞬间集结,部落的喜好创造新潮流,大量行销已失去效用,部落里的口耳相传才有强大力量。中国即将新生的一批企业家,无论生意做大做小,也许颇有美国《企业家》创刊词中写到的那么鲜明的集体性格——“我是不会选择做一个普通人的。……我要做有意义的冒险。我要梦想,我要创造,我要失败,我也要成功……我的天性是挺胸直立,骄傲而无所畏惧”。

秦朔朋友圈微信公众号:qspyq2015

本文由知事 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