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为何能忽悠到这些二三线城市?

杠杆游戏
文|杠杆游戏

本文为“杠杆游戏”(ID:ZhangYinyin0903)公号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获取授权。另,授权转载时还请在文初注明出处(包括ID)和作者,谢谢!
撰文| 张银银
如果不是郑州“迪士尼”项目引起的轩然大波,很多公众都不知道,除了香港、上海,打着“迪士尼”旗号在中国签约的项目居然已有多个。郑州之外,还涉及合肥、包头、宁波等城市。
这让去(2016)年上海迪士尼开业后,为争夺中国第三个、大陆第二个迪士尼乐园而大打出手的成都、重庆情何以堪。
同样是这几天,河北邯郸招商引来假韩国现代,骗地骗钱涉案数十亿的新闻,引发关注。
1
玩暧昧的“迪士尼”,是怎样在二三线城市疯狂圈地的
迪士尼绝对是个喜欢玩暧昧的公司。在“杠杆游戏”(ID:ZhangYinyin0903)看来,也正是因为他的暧昧,至少是一个原因,才让“迪士尼”在二三线城市泛滥。
何以见得?从迪士尼对郑州“迪士尼”项目的否定表述可见一斑。
关于郑州“迪士尼”项目,迪士尼日前给澎湃记者回复说:“我们并没有在郑州文创园投资,也没有参与建设”。有趣的是,它又说,“但是我们有授权第三方来为文创园的消费者提供正版迪士尼商品。”
并在回复的第一句,用陈述语气表示:“华特迪士尼(中国)有限公司与河南省人民政府于2015年11月签署了备忘录来促进当地零售业的发展。”
照这个意思,也就是承认,迪士尼中国公司有和河南省签订相关备忘录。可是该回复的最后一句又说,“华特迪士尼公司对于员工的个人行为不予置评。”

图1.迪士尼给澎湃的回复 图片来源|澎湃
这什么意思,难道是暗示,迪士尼默许中国员工仗着公司做私活——但又不关迪士尼公司的事,我的天,迪士尼这个公司纪律也太松散了吧。员工在外面乱搞也不管?
迪士尼果然是搞文旅的,可以理解,很多文青不就这样,迪士尼这个老派文青、现代文青鼻祖之一,哪能不玩暧昧?
当然,暧昧里终究有信息量。此回复表明,如果郑州“迪士尼”未来建成,迪士尼确实会授权第三方来为郑州文创园的消费者提供正版迪士尼商品。
不,不应该说是会授权,而是已经授权过了。可以卖东西,迪士尼的正版产品都不便宜,利润应该不低,有什么不愿意的。
而在稍早之前,华特迪士尼公司中国企业传讯部,给中国证券网的回复:“关于迪士尼公司参与郑州市政府重点项目的投资和建设的相关报道是错误的。迪士尼目前在河南省没有任何建设计划,也没有任何投资项目。”
这把列入了河南省重点项目的“华特•迪士尼郑州项目”搞得很尴尬。或许,正是因为怕河南方面尴尬,迪士尼觉得自己此前的表述太不给人面子、不近人情、不懂中国国情、不通中国人情世故,所以才在后来的回复中,尽情地玩暧昧。
没错,该项目所在地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政府部门一知情人员此前就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这个项目是有的,但并不是乐园,而是相关的衍生品。”,与华特迪士尼公司在衍生品方面的合作主要是指获得了迪士尼方面的授权,出售迪士尼IP的动漫、文化、消费类产品。
说实在,这年头主动贴脸愿意卖一个企业的东西,你还要怎样?迪士尼是很牛,也一样。只是迪士尼太有名,在文旅行业算大哥、大姐级,所以,只要拉个虎皮,号称得到迪士尼授权,整点迪士尼相关产品卖,就可以号称迪士尼项目。
当然,能这样出来忽悠的,肯定得是个和迪士尼有半毛钱关系的人。譬如,媒体调查发现,郑州及另外一些城市的“迪士尼”项目,背后都隐现“迪士尼高管”孟德楷先生。
而这位君,是郑州多家公司的法人,于是有网友甚至刻薄地进行地域歧视。说实在,这和地域没啥关系,类似扯虎皮忽悠的骗子多的是,越发达的地方“总部虎皮”往往越多。
有必要说的是,叫孟德楷的“迪士尼高管”在郑州的多家公司业务范围,都是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这才是重点。
据澎湃新闻不完全统计,从2011年至今,打着“迪士尼”旗号在中国河南省郑州市、安徽省合肥市、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浙江省宁波市等地开发的文化园区、产业园区等项目“圈地”总面积已超过万亩,号称投资资金额高达近300亿元人民币。
根据河南媒体的报道,仅“华特•迪士尼郑州项目”占地总面积就多达约3000亩。
能够在这么多城市圈地,而且面积如此之巨,必定有其套路。走的当然不是寻常路,而是高层路线。从最近的郑州说起吧,看图说话:

图2.河南日报报道该省时任省长会见迪士尼大中华区主席的头版报道 图片来源|澎湃
迪士尼大中华区主席应该不是假的,因此,无论迪士尼怎么说自己没参与投资,但毫无疑问,迪士尼中国区或者叫大中华区的高管们,绝对是参与了的。
在会见了省长之后,2015年11月19日,河南省人民政府与华特迪士尼郑州项目暨战略合作备忘录签约仪式上,有一位名为孟德楷的迪士尼高管走上舞台,孟德楷的头衔为“华特迪士尼国际特别项目总监”。
而在此之前,打着“迪士尼”旗号在合肥、包头、宁波等地搞文化园区、产业园区,也多有包括孟德楷在内的“迪士尼高管”参与。忽悠方式,无一例外都是上层路线。
据合肥媒体的报道,2013年11月,现已落马的原合肥市市长张庆军曾会见了迪士尼亚太区特别项目总监孟德楷一行。当时,孟德楷曾表示,期待迪士尼消费品迪趣文化产业园及国际慢城项目未来能在合肥开花结果。
此后,和合肥签订了两个项目,共计占地面积约7200亩,总投资超过200亿元。
宁波、包头的故事就不一一说了。
2
“现代”又是怎样忽悠邯郸的
假现代的故事就更有意思,2008年下半年,自称“韩国现代建设集团”的企业通过引资招商,多次与邯郸市政府接洽。
又是外资,又是“世界500强企业”,任何一个城市都难以拒绝。谈判、考察很久之后,终于签约。签约的地方是韩国现代集团总部现代大厦,不过,现代大厦不就是个写字楼,有钱,谁都可以租。
2009年,邯郸市政府组团入韩,在现代大厦举行了“现代(邯郸)国际汽车贸易城项目”签约仪式。
有趣的是,韩方提交的“错误”翻译文本资料,没被及时发现,也使得邯郸市政府深信不疑。根据《中国房地产报》的报道,2010年1月4日,现代RNC建设有限公司(韩)授权韩国人YOUNG LYUL KIM(金永烈),“代为签署在中国河北省邯郸市购买土地的所有文件”。同年1月10日,又授权现代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香港)“代理行使其与邯郸市政府签署的建设项下权利及义务”。
在此次现代RNC建设有限公司(韩)所出具的两份授权书中,中方所拿的翻译文本中,本应译为“现代RNC建设有限公司(韩)”的公司名称,被译成“现代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韩)”。
2010年2月,韩国现代建设集团向邯郸市政府提交了书面资料,即该公司在韩国注册的《营业执照》(法人《公证书》和中国驻韩国大使馆认证书(韩、英文译件)原件及中文译本。
2017年2月7日,经多家权威机构重新翻译认为,该公司中文名应译为:现代RNC建设有限公司(Hyundai RNC Construction CO.LTD.)或现代RNC建设(株)而不是现代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此公司与韩国现代集团并无关联关系。
发现真相已经晚了,不但邯郸市各级政府及各部门受骗,当地银行、信托公司、施工企业、个人融资、业主等相关当事人也深陷其中,涉案纠纷高达数十亿元。
其实,2015年5月11日,韩国现代集团子公司韩国现代工程建设株式会社北京代表处即出具一份《证明函》显示:“现代建设株式会社从成立至今,没有对中国河北省邯郸市进行过任何方式的投资及施工项目。”
只是近来,不仅该项目烂尾毫无复工迹象,知情人还披露,此前现代(邯郸)国际汽贸城会展中心开建时得到了政府及各部门鼎力支持,因为是“世界500强”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仅地方财政配套补贴就达6亿多元。
邯郸市财政局2011年至2013年之间,先后下达了关于现代(邯郸)国际汽贸城项目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资金5份文件,分别是邯郸市财政局邯财建(2011)88号、(2011)140号、(2012)14号、(2012)222号、(2013)14号,返还配套财政资金分别为11882.37648万元、16154.957312万元、10481.697616万元、3669.805256万元、18909.566888万元,共计61098.433536万元。
如果假现代建设集团的运作水平高一些,项目不烂尾,招商引资水平也高,或许今天项目已经建成,还会被当地奉为引进世界500强的典范之作。想想,这是多么神奇的一件事情。
3
外资大项目杠杆背后的政治经济学
去(2016)年,“杠杆游戏”(ID:ZhangYinyin0903)去过一次郑州市中牟县,印象极为深刻。该县事实上已经是郑州大都市的组成部分,如果生在其他更强势的省会、直辖市,可能早已撤县设区。
加上河南省、郑州市对中牟的重视,和这个“迪士尼”项目一样,不少大型文旅项目都落户中牟。选址中牟的郑州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不仅有“迪士尼”,去(2016)年,总投资约8亿元郑州海宁皮革城项目和郑州杉杉奥特莱斯购物广场项目已开业。
按照公开披露,“建业·华谊兄弟电影小镇”项目、韩国泰迪熊协会项目、演员李亚鹏的中国文谷项目、海昌极地海洋公园项目、国际马戏魔术王国项目等已签约、或有意落户郑州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
从这个角度而言,再多一个“迪士尼”那不正好锦上添花、求之不得。
和邯郸不同,郑州、合肥、包头、宁波等城市起码知道自己签约的不是迪士尼乐园。而且这些“迪士尼”项目如果真能建起来,多多少少会有一些真的迪士尼元素和产品。
“现代(邯郸)国际汽车贸易城项目”则彻头彻尾是个骗子公司。
但他们的共同问题是,这些项目圈地这么大,在用地指标如此紧张的今天,各级政府居然同意,而且基本都是便宜价格,足见地方发展之饥渴;而且,能不能建成,会不会烂尾,会不会因为投融资引发一系列债务和金融风险,完全是个问号。不,不是问号,很大程度上说,基本是肯定的句号——项目很难成功操作起来,不烂尾都难。
以郑州、合肥、包头、宁波“迪士尼”为例。这些项目的选址虽然都算是在不错的城市,但归根结底是房地产项目,却并没有极好的地段,又没有真迪士尼的大IP和成功运营经验做基础,交通(轨道)配套不算很成熟,房子最后怎么卖、怎么招商?
最关键的是,这些项目并未得到美国华特迪士尼的官方参与,没有迪士尼的直接投资,几个迪士尼的所谓中国、中华区高管,动辄千亩级别的文创、房地产项目,“杠杆游戏”(ID:ZhangYinyin0903)几乎可以肯定地说,他们鲜有操盘过。他们的自有资金绝对是玩不转的,那必然就涉及各类融资,那么杠杆自此升级,很快将到他们难以驾驭的地步。
房子能不能卖得好,招商引资会如何;遇到房地产调控如何应对,遇到现金流紧张如何化解?可以说,杠杆稍微有那么一点闪失,这些“迪士尼”房产项目就有崩塌的风险。
就像“现代(邯郸)国际汽车贸易城项目”获得当地政府那么多财政资金配套,结果呢?还是烂尾。
如《中国房地产报》报道所言,以“世界500强”名义进行粉墨包装后,从韩国到中国投资,又没设立项目公司,却轻易签约了项目建设合同;又从韩国辗转到香港注册公司,再从香港迂回到内地设立了港资企业,并以韩国企业的名义开发建设,这就是“外商”游戏链条。
而地方政府、地方领导,则可以把这个当成招商引资的成就、政绩。假迪士尼、假现代们正好契合了各地的需求。于是疏于核实,或者也无所谓,就像郑州、合肥、包头、宁波等城市,虽然不是迪士尼乐园,只要有个迪士尼的title也不错。
我们发现,譬如此前闹得沸沸扬扬的巴铁,同样是江湖忽悠-地方政府的合作。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大项目是带动经济增长的最强支撑。类似“迪士尼”这样极具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更是求之不得。无论是不是乐园,是不是正版,都无所谓。
不否认,政绩发展压力本身也有合理之处,没有政绩考核,没有压力,地方领导又怎么有足够动力发展经济。
现实地说,也只有吸引到足够多的大项目,才能形成上下游产业链条、做大做响城市声誉、解决更多就业,并获得更多财税收入。官员也才因此有值得被人记住之处,被认为不是庸官、获得好评,同时获得上级的认可、直至升迁。
这便是大项目杠杆背后的郑智经济学,特别是世界500强、世界级文创品牌项目,体现最为明显。
当然,上述两件趣闻,也暴露出一个残酷的现实,区域发展不平衡,优质、高端项目稀缺,争夺激烈。
香港、上海建成了世界级的迪士尼乐园,这是他们城市地位和辐射能力决定的;成都、重庆去(2016)年,双方卯足了劲儿,想要拿下中国第三座、内陆第一座迪士尼乐园。这也是他们区位和城市综合实力的体现;而本文中涉及的部分二三线城市,“杠杆游戏”(ID:ZhangYinyin0903)没有丝毫别的意思,客观来说,综合实力上相对是要差一些,所以在招商引资上更容易出现趣闻。
相关历史阅读:
《重庆、成都为何拼了命争夺迪士尼?》,2016年6月29日

本文由知事 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