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事 

捉谣记|青岛被称“中国最不怕淹的城市”是因德国造下水道?

捉谣记

关注

近期,全国不少地区迎来大雨,内涝严重,被誉为“中国最不怕淹的城市”的青岛再次在这个汛期备受关注。甚至,网上都流传一种说法称,”青岛之所以不怕淹,是得益于上世纪初德国人占领青岛期间修建的排水系统。”

然而,这套传说中的德国排水系统,真的那么神?下面就让捉谣记带您一起走近那段历史,辨别传言真假。

”青岛德式排水“来龙去脉

早在2010年,就有媒体刊发题为《青岛古力:一百年前的远见》的报道,详细介绍了”青岛德式排水“,称德国极具现代意识的城市下水管网,让100年后的青岛人依旧受益。

据《胶澳发展备忘录》记载,1900年德国首先提出“雨污分流”概念,并将青岛排污系统分为分流式和混合式两种,修建单独的污水管道,进行分类处理和排放。雨污分流的工程从论证到完工持续了5年之久,德国人显示了特有的耐心。

有档案显示,这套系统基本覆盖了欧人居住区,即现在的青岛西部老城区,当时的华人区大鲍岛的下水管网开始仍然是雨污并流,共用一个管子。这说明,德国人当年做“雨污分流”的初衷,并不是想造福青岛的中国老百姓,而是想让殖民者享有干净卫生的宜居环境。

德国下水道“对整个青岛排水系统目前影响非常小

据统计,德占时期,在青岛修建的雨水管道29.97公里,污水管道41.07公里,雨污合流管道9.28公里,共计80公里。其中大部分管网因超期服役破损和城市规划等原因被翻建整修,只有约2.66公里的雨水暗渠和污水管线仍在使用。而目前,青岛市内三区排水管网总长约3000公里,德占时期修的管网占比不到千分之一。(数据来源于2016年)

捉谣记在网上搜索发现,青岛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主任陈勇早在2016年就曾对媒体表示,德国建设排水系统的理念对青岛确有影响,但“青岛不怕淹靠德国下水道”这种观点有失偏颇

青岛内涝少 地理优势是天然防洪神器

捉谣记在网上查询青岛的自然环境相关资料时,发现青岛是一个海滨丘陵城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市区三面临海。这样的地势使雨水很容易流入大海,不容易形成内涝。青岛的这一优势是国内多数城市不能比的。

另外,青岛中心城区地处温带季风区域,同时又具有显著海洋性气候特点,雨热同季,降雨时空分布相对均衡。与南方城市相比,青岛极少出现台风、连续强降雨等极端天气。

再加上,青岛植被丰富,也有利于排水。

因此,这几大因素共同发力,使得青岛发生内涝的几率大大降低,而并非”德国下水道“的一己之功。

青岛并非不怕淹 防汛同样压力大

虽然青岛内涝几率小,但并非不怕淹,当风暴潮与强降雨叠加、台风过境或天文大潮,青岛的防汛压力也很大。

捉谣记发现,之前曾有媒体报道称青岛防汛措施相对比较完善:防汛前,地方政府会彻底清理地下管网;汛期中,针对一些洼地等重点防汛点,会派专人值守,出现积水立即处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内涝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青岛“不怕淹”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而不仅仅是因为德国造下水道。德国当时的城市建设理念虽然直接影响了青岛后来的城市规划,但有些设计也给现在的城市防汛带来不少隐患。

历史原因需要考虑,但地理环境因素,现实情况也不容忽视。全面的看待问题,才不致于一叶障目。

最后,捉谣记再次提醒大家,不要轻信网络传言,更不要借助网络转发谣言!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