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出手,这个城市打响“汉堡式”人才争夺战!
文|杠杆游戏
撰文|李不是(本文转自“川渝横贯线”,不代表“杠杆游戏”立场)
人才争夺战继续升温!
继武汉、广州、南京、长沙、西安等城市向北上深发起人才争夺战后,新的主角成都登场。
7月2日,成都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大会发布:将推行“先落户后就业”政策,凡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凭毕业证来成都即可落户,外地应届生可提供7天免费住宿……
一场全国性的人才争夺战,已进入“血拼”的白热化阶段。各大城市相继出台优惠政策,尽最大力度吸引更多人才进场。
某种程度上,这有点像创业公司烧钱占领市场份额一样,谁能占领更大市场份额(吸引更多人才),谁将拥有市场(城市发展)的未来。而谁不积极,谁就将错失机遇,掉队而被淘汰。
01
优惠条件一个比一个“狠”
今年,全国大学毕业生数量预计近800万,达历史之最。
新的人才生力军入场,各大城市趁着北上广深严控人口之际,纷纷伸出橄榄枝,力表“求贤若渴”之心,以期聚集天下英才,在新一轮城市竞争中成为下一个北上广深。
各大城市开出的优惠政策,可谓一个比一个“狠”:
深圳:相对较严,实行积分落户制度,不过,只要落户深圳,全日制本科生及以上学历,就能获得一次性租房和生活补贴:本科1.5万元、硕士2.5万元、博士3万元,还可申请公租房轮候。此外,杰出人才科获得奖励补贴600万元。
广州:黄浦区大发飙,5月12日发布新政,符合条件的企业落户最多可以奖励1500万元,符合条件的杰出人才只要进驻最高可获2亿元资助……此外,首次将应届本科毕业生纳入住房补贴范围,一次性发放2万元,硕士研究生补贴3万元,博士及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补贴5万元,对杰出人才、优秀人才、精英人才,则分别给予每月最高10000元、8000元、5000元住房补贴,补贴期3年。
南京:从今年7月1日开始,《人才安居办法》正式实施,对当地无房且5年内无住房登记信息和房屋交易记录的六类人才,南京给予每月最少600元的租房补贴,最大可提供150平方米的共有产权房,以解决创新创业人才的住房问题。
西安:6月13日,在三个月前“史上最宽松户籍政策”出台后,招贤纳士再降门槛:本科学历人员落户西安的年龄限制上调至45岁,研究生学历以上人员不设年龄限制。
武汉:5月22日,武汉“户籍新政”实施,18项户口迁移政策调整,大学生落户几乎“零门槛”。凡留在武汉创业就业的大学生,毕业3年内无须买房即可申请落户,博士、硕士人员则可直接落户。
长沙:6月29日,“长沙人才新政22条”正式发布,未来5年,长沙将投入百亿以上资金,吸引储备100万名人才。落户并工作的博士、硕士、本科等全日制高校毕业生,两年内分别发放每年1.5万元、1万元、0.6万元租房和生活补贴,博士、硕士毕业生在长沙工作并首次购房的,分别给予6万元、3万元购房补贴。
成都:7月2日的产业大会上发布,实行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毕业生凭毕业证落户制度,外地本科及以上应届毕业生来蓉应聘可免费入住7天青年人才驿站。对急需紧缺人才提供人才公寓租赁服务,租住满5年可按不高于入住时市场价格购买该公寓。在产业新城建设配套租赁住房,按市场租金的50%提供给产业高技能人才租住。对国际顶尖人才团队莱绒创新创业给予最高1亿元综合资助,对毕业5年内在蓉创业的大学生,给予最高50万元、最长3年贷款期限和全额贴息支持。
除了上述城市外,杭州、无锡、福州等城市也推出了各自在车补、房补等各个方面的优惠政策。
综上可以看出,西安、武汉、长沙、成都在针对大学生的落户上基本“零门槛”(广州深圳均有积分落户制度)。
广州黄埔区在补贴上堪称历史级别的大招,而长沙的补贴虽说不及广州深圳土豪,但在中西部地区可算是最高。
02
成都人才争夺战有何优势
本轮人才争夺战中,成都的诱惑筹码不算最优,也不算最低,处于中等位置。
且成都发布新政时间较晚,虽然正好切中大学毕业时节,但相对来讲,时间更早或许更好,毕竟应届大学生求职高峰期在今年上半年,毕业时间到来,不少学生求职流向基本定型。
不过,成都的人才争夺战,选择在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大会上打响,不仅有招贤纳才的干货,还透露出雄心壮志的城市规划,更有真金白银的的产业布局。
成都打响了人才争夺战,但又不仅仅是“面包式”的人才争夺战,而是一场“汉堡式”的人才争夺战。成都此举较之于其他城市要综合立体得多,诱惑力加分不少,不失为一场好的战略布局。
今年以来,虽然诸多城市均筹码在握,频频推出,但多是单项的人才引进措施,单兵实力比拼,固然有诱惑力足够强的城市,但对城市的选择,也不仅仅是落户“零门槛”等优惠政策那么简单。
优惠条件谁都能给,但对于城市的选择上,还要看城市的发展潜力如何,创业氛围如何等等,甚至于一个城市的气质也会成为择城的决定因素之一。
首先,从城市的发展潜力上来说,成都,作为目前被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的8个成员之一,荣享城市定位中的最高殊荣,得益于历史积淀,以及近些年来城市速度中的实力比拼,当然,还有西南地区极为重要的战略区位。
而从此次成都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大会发布内容来看,成都于城市发展上透露出的雄心壮志显然极大:决定打破圈层结构,将中心城区由5城区扩展为11城区再加高新区、天府新区,从原来的“三环市”一步跨越到“六环市”。
而据测算,到2030年全市人口规模也将突破2200万人的承载极限。也就是说,2030年,还有13年的时间,成都规模将成为下一个北京(目前北京人口2173万,人口控制线2200万)。成都实则也在表露成为下一个北上广深的心迹。
其次,为什么说创业氛围对吸引人才很重要?《2017年高校毕业生招聘》报告中显示,毕业生近8成投向了公司规模少于100人的小微企业,超500人的大企业占比不足10%。更强调自由、个性的90后毕业生,更倾向于小微企业的人际环境或直接创业。因此,一定程度上说,人才集聚的多少,与创业氛围的强弱呈正相关。
在新一线城市和诸多省会中,成都的创业氛围算得上上流,其互联网基因强,开始得早,尤其在手游方面,有“手游第四城”之城,自大名鼎鼎的“王者荣耀”诞生于成都之后,成都的手游已有触底反弹之势,手游界心向往之。
此外,互联网行业尤其程序员队伍,对成都亦有向往之心,虎嗅网今年4月曾宣称,或将从北京迁址成都。应该说,正是成都互联网环境自身的魅力带来了虎嗅之类的自来水广告。
而此次大会还发布,成都决定设立1000亿规模的成都产业基金,扶持内容便包括鼓励和推动各类创新平台为有创新需求的企业和“蓉漂”人才提供服务,营造“独角兽”企业发展生态圈。
良好的基因配上真金白银的培育,成都的创业氛围,对吸引外来人才,留住本地雄厚的大学生资源,拥有足够的说服力。单独留住本地的大学生资源,成都便已然不得了。
第三,成都的气质一向被其他城市艳羡,小到生活中的安逸、宜居、美食、美景、美女,一应俱全,大到城市活力中的互联网势头高昂,成渝城市群被号称“第四大城市群”等等,都是隐形的纳贤名片。
故此,成都虽然战斗打响较晚,但以综合实力而论,在新一线城市和省会城市中,可处上风。
小结:本轮人才争夺战,可谓异常激烈,外地人才也得到历史般的礼遇,甚至有调侃说,在全面开战之际,“外地人都不够用了”。
至于谁能最后取胜,在给钱给户口的一片赤诚之心外,城市的综合实力才是硬货。成都没有选择单拿橄榄枝示人,而是选择和城市规划、产业布局、招才纳贤等组合拳一起打出,示人以一颗大树的整体感官,在人才争夺的一片红海之中,不失为明智之举,可以看到其锐气,也能看到背后的底气。
「川渝横贯线」
ID:(rmsj141117)
本文由知事 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