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表扬孩子,等于扼杀他的未来
文|灵戈blog
作者:南桥,本文有删减
我永远不会赞扬我儿子聪明。我不会赞扬我儿子他已经擅长的东西,而是赞扬他面对难题的时候能够不屈不挠。我向他强调,当你在挣扎的时候,你的大脑在成长。不恰当的表扬,表扬儿童的“聪明,会扼杀儿童的“成长心态”。美国网络学堂可汗学院的创办人萨尔曼·可汗近日撰文这么说。
家长表扬自己的孩子,多发自本心,出乎本能。照常理,儿童会在鼓励之中,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效果,或是其他特长,此为“赏识教育”,也是国人欣赏美国教育的一个原因。
有美国心理学家发现,赏识运用不当,会适得其反,亦即产生中国人所说的“捧杀”。但问题不是简单的中西二元对立—中国人“打是亲,骂是爱”,责骂管用;美国人注重赏识。
这些研究,把赏识拿到显微镜下,让我们看到到底什么样子的赏识管用,什么不管用。
1、认清孩子的现实
首先,需要知道,赏识与否,与我们能否认清儿童的现实有关。我们知道,美国学校一般不在班级里面公布成绩,给同学们排名次。可是这不等于你好我好大家好,和稀泥了事。
比如美国一些关键年级(如四年级)的统考、SAT等重大考试,是将学生和全州同学比,和全国同学比。看儿童的智商或是学习成绩,按百分比分别处在什么统计范围之内。这种智商测试结果和成绩表,会邮寄给学生的父母,帮助父母亲准确地认识儿童的长处短处,或做补救的努力,或是针对性开展未来的规划。
在一些私立学校或者好一些的公立学校,智商测验结果领先的学生,会进入“强化班”,老师会针对性地提供高端技能的培训。然而那种没有客观依据而认为自己孩子是天才而赏识的做法,则无益于儿童成长。
2、赏识应与负荷相称
赏识即便有效,也不是和学习效果成正比。
专家发现,儿童的发展阶段和认知能力是有限制的。很多家长,无视这种局限,觉得“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不顾思维及其发展规律。这会影响儿童的自我认识,形成错觉,导致贪多学不精,最终以失败告终。这种不顾认知能力的赏识,是挖坑让孩子往里跳。
认知的负荷在不同人之间,甚至同一个人的不同时间内,都有差别,没有必要讳言这种差别。学生的个人意愿,并不能改变大脑的接受程度。即便到了大学阶段,负荷的重要性也一点没有降低。
美国大学为什么需要看托福成绩或GRE成绩的一个原因 —— 是看一个人的阅读能力、学习能力到底怎样。不然的话,进来容易,过程中会被拖死。
一个人的成长,是先天差异和后天努力的结合。没有必要讳言先天差异,或者说一开始的差异。这种差异总是在某些方面让儿童收益,也总是在某些方面让他们受挫。
3、赏识智商会挫败情商
到底表扬什么特征,会直接影响到儿童的发展?目前心理学上公认的做法,是表扬努力,而不表扬聪明。
研究发现表扬儿童“聪明”,这些儿童遇到更艰难的问题时,容易放弃。小孩认为过去的成就,都是来自于自己的聪明,而不是努力。他们不想丢掉“聪明”的帽子,不想在人前显得自己失败,接下来如果可以选择,他们会选择更轻松的、更符合自己长处的任务去完成,久而久之,形成一个舒适区不愿意走出去。
夸儿童的聪明,会形成“自我毁灭”行为。
这种儿童,越早捅破他们包裹在自己周围的肥皂泡越好。
相反,如果表扬小孩的努力,让小孩养成“成长思维” 小孩则能在困难任务面前不懈努力。人的努力,更容易改变一些,而智商,也可在“成长思维”下获得一定的进步。换言之,表扬孩子努力,他们会更努力,而智商或可随之增加。而你仅仅表扬聪明,孩子会把所有问题、成就都归结为自己智商,这反而会减少他们的能动性,增加他们心理的脆弱。这就是“智商打败情商”的奇特现象。
4、浮夸不如不夸
对于自信心不足的孩子,言过其实的赞美事实上使得儿童感觉更为糟糕。在一项实验中,研究者让孩子们临摹梵高的画作《野玫瑰》,然后让一位“知名画家”(其实并不存在)鉴定。
研究者后来委托知名画家,分别给出“言过其实的表扬”、不言过其实的表扬,或是不表扬,然后继续让这些儿童选择新的画作。这时候接受“言过其实的表扬”的孩子,普遍选择更简单、更没有挑战性的画作。
对于不自信的孩子而言,言过其实的表扬会让他们回避挑战,比过去更脆弱。没有哪个父母,不愿意自己的孩子自信、大方,可是当你给出不恰当的表扬时,儿童可能反而会觉察出这种不真诚,知道你在哄他们。他们开始回避艰难任务,而选择简单任务,迎合你的说辞。
对于某方面不足的孩子,最实在的办法,是设法提供资源或帮助,让其长进,长进之后再表扬,而不是事前提供不切实际的表扬,试图让其感觉良好一些。
5、赏识要赏识到点子上
心理学家们发现,如果儿童自信,父母的过度表扬会起到积极的作用,能雕琢他们,使其迎难而上,最终进步越来越大,优点越来越明显。需要指出的是,人都会有自信和不自信之处。找到“自信点”去赏识,效果更明显。找出孩子的优点,去夸赞会使其特点更突出。
这一点并不容易做到,不少家长并不能发现孩子的独特之处,而只是随大流,别人教孩子什么他们跟什么。只有找到独特之处,真正识别到孩子的优势所在,能清晰表述,甚至提供证据出来,这才能雕琢他们。
成人也一样!
在职场比如给一个属下的评价:“我非常赞赏你的主动精神,你不等着他人安排你做事,你做事主动,比如上周,当老大给我们布置‘翻转教室’这项培训任务时,你主动请缨。我觉得你有丰富的媒体制作经验,也有在中小学积累的课堂教学实践经验,非常胜任此工作。” 这位同事干劲十足,非常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说到底,儿童各自不同,认清其优缺点去教育才是正道。这也需要我们教育的评价体系调整,把个性化发展的重要性,摆在与均衡发展同等、甚至更为重要的位置。家长在各自的小环境里,也应调整自己的反馈方法。
不会赏识,或是胡乱赏识,不但起不到促进发展的效果,甚至还会造成长期负面影响。赏识到点子上,赏识是真诚的,赏识得具体明确,让孩子得到合理的反馈,其发展才会如鱼得水。
表扬也是一门需要打磨的技术活!
本文由知事 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