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女情结”反映了这个人既野蛮又无知
文|坐谈风月

问:对婚前性行为持反对态度就一定是保守吗?
答:相比于对婚前性行为持赞成态度而言,当然是保守的。但“保守”或“自由”不应该包含任何道德的评价意义,这不过反映了不同人群的性价值观。赞成婚前性行为的并没有侵害反对的人;反之亦然。每个人恪守自己任何合适或恰当的性价值观,不推己及人就行。
问:从进化心理学角度,一个物种的成员总是倾向于选择能成功繁衍后代并有效抚育孩子的配偶,那么现代社会为什么会出现越来越多的丁克家庭?另外,丁克家庭中的男性会放弃丁克信念而选择让配偶生育孩子吗?
答:当我们在讨论生物学意义上的物种传承基因的本能,之所以是本能,它是在意识之下驱动和支配生物的行为。人类是生物物种之一,也受着生物本能的驱动,这是人类行为动机最主要也最重要的来源之一。但是,人类与其他动物物种的区别是,人类能够有意识地进行行为选择或解释,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使人类不仅受着生物本能的驱动,也受着后天社会化过程中习得的社会动机的影响和驱动。因此,因为种种原因,现代社会,特别是都市生活的夫妇选择不生育的方式也就十分正常,社会动机压过了生物本能。
其实,导致一对夫妇选择丁克家庭的原因,最简单的原因可以归咎于人类的生育与其他动物物种的繁衍有着本质的区别,后者是一个传承基因的无意识生物过程;而人类生育不仅仅是生物过程,更是一种社会过程,它会影响夫妇的生活方式以及事业发展、娱乐活动、经济能力,当一对夫妇觉得生养一个孩子所付出的不值得的话,选择丁克也就顺理成章。
另外,丁克家庭不仅仅是夫妇的选择,也可能是一些夫妇的解释。当一些夫妇因为生理或其他不便向他人述说的原因而导致生育不能,他们在社会互动中得体的解释就是“丁克”,意味着“我们不是不能,而是不愿意”,以此来避免他人的非议,以及维护自己的自尊。
无论是基于选择,还是基于解释,人类的行为动机总是受着情境的动态因而并非一成不变,夫妇完全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事件的阅历而改变主意,决定生养孩子;也可能随着医学的进步或者生殖治疗的效果而可以生育因而放弃原有的解释。

问:在性心理的研究中,如何应对部分人对性的狭隘看法?
答:尊重。对性的任何看法都是个人的权利,任何研究都不得对他人权利范围内的态度选择进行任何形式的评价或试图矫正。
问:性快感可以发生在意识层面吗?像在艺术、文学,甚至政治领域都涉及到性心理的过程,那么在这些活动中是否交织了性快感?
答:首先,性快感从其性质而言是伴随着性活动而产生的,但性快感本身对于身体感受而言是模糊的。人们体验到的性快感往往是通过性神经而激发大脑包括伏隔核在内的多巴胺通道,使个体产生兴奋、愉悦乃至高潮的体验,但不仅仅性活动能激发大脑的多巴胺通道,其他的活动也同样可以激发多巴胺通道并促使个体体验到兴奋、预约乃至高潮的体验。审美时美感带来的愉悦,从个体感受而言是并不能清晰地与性快感带来的愉悦区分开来,愉悦是一样的愉悦,只不过人们在体验时做出了不同的归因,因而触发一系列不同的心理过程。同样道理,政治活动中权力感带来的愉悦也同出一辙,与性快感带来大愉悦并没有清晰的藩篱相区隔,而是模糊的。
事实上,人类的美感、权力感的来源与性快感之间本身就交织不清。美感的生物学起源就来自性快感,只不过在后天的发展中变得面目全非。而权力感的生物学起源也来自对性对象、性资源的占有,像强奸一类的性犯罪,强奸犯要满足的主要并不是性欲,而是权力欲。因此,艺术、审美以及政治活动中交织性快感并不意外,也很正常,只不过人们许多时候不愿意做出与性有关的解释罢了。
问:当教师、家长发现学生手淫时,应该怎样处理?
答:如果是在私下场合,如独自在寝室内进行被偶然撞见,最好无视,不用做任何反应。手淫是学生的性权利,也是自然而然的人类性行为。当然,被撞见手淫对学生而言是相当尴尬的一件事,因此,教师或家长有必要帮助学生纾解情绪。如果是青春期的学生,那么可以利用适时的机会对学生进行关于手淫的性教育和性教养,使他们了解在安全、卫生和隐私的情况下进行,不能采取危险的方式,不洁的方式,或公开的方式。

问:为什么现代的直男,比较Man的男生渐渐不受女生青睐,而“gay里gay气”的男生更容易被女生喜欢?
答:这跟性别社会化的社会意识形态变迁有关。所谓的“直男”,男人的应该显得够“Man”,来源于传统的,基于男权社会的性别社会化意识形态,随着人类社会的变迁,两性平等观念的普及,以及传统性刻板印象的日渐消弭,两性分别的性别社会化过程不再那么泾渭分明,而是相互靠拢、接近。这同时意味着男性的性别社会化不再过分强调传统的男性特质,而能够接受甚至鼓励部分女性特质;女性的性别社会化过程也同样不在过分强调传统的女性特质,能够接受甚至鼓励部分男性特质,表现出两性在性别社会化过程中共同呈现出的“中性化趋势”。
至于“gay里gay气”则是另一种性刻板印象,将具有部分传统女性特质的男性误认为是gay,这是一种没有根据的性偏见。对许多男同性恋来说,他们更喜欢,甚至比女人更喜欢够Man的男人。性取向倾向同性恋的男性并不会以展现女性特质为癖好;但性别取向倾向跨性别的男性更可能会乐意以及积极展现女性特质,这能令他们感到满足。
问:现代社会性行为早龄化似乎越来越普遍,这样真的好吗?
答:青少年过早的性行为肯定是需要社会,特别是教育者引起重视的一件事情。青少年过早的性行为容易导致一系列不当的社会后果,如性滥交、意外怀孕、性侵犯,这些行为后果会损害青少年自尊,以及人格发展。这就需要学校、家庭以及社会一方面给青少年提供积极的性教育;另一方面要帮助那些因过早性行为而陷入困境或伤害的青少年。注意:是帮助他们,而不是简单地惩罚或者排斥!

问:“处女情结”真的值得被批评吗?
答:当然。“处女”概念及其文化意蕴是男权社会加诸女性的性禁锢,秉持“处女情结”男性起码反映了对女性的性偏见以及性歧视,它是反文明的。其次,“处女情结”本身就是一种性迷信,无论认为“处女”更纯洁,还是更忠贞,都是没有根据的。女性有没有性经验对于性活动或者生育也没有任何影响。可以这么认为,有着“处女情结”的人,无论男女,都是既野蛮,又无知。
问:为什么看起来女性表现出来的性欲比男性低,调查数据也显示女性手淫的频率也较男性要少很多。除了社会文化的因素外,还有其他生理或心理的因素吗?
答:当然。女性的性欲表达和诉求方式与男性不同,这种差异完全可能是长期性选择进化的结果。由于性欲驱动的性行为对两性来说,有着悬殊的生物能量代价的差异,男性可能就只是一次射精,而女性却要面临孕、娩、育,在早期社会几乎用一生来应对一次性行为的后果。所以,两性在性欲的表达和诉求上的差异有着自然进化的重要影响,而不必然全是社会文化的结果。

本文由知事 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