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相亲?“卖儿卖女”的人生交易
文|冰镇热点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几个一线大城市,有个独特景观欧美国家恐怕是无法想象的:有些公园已变成每周特定时间“相亲”的场所,不过,相亲主角不是待婚青年男女,而是他们的父母,老人们像劳动力市场的求职者一样,拿着介绍自己孩子的资料、传单,见到合适的就散发。

中国式相亲 属羊的绝对不行
——“姑娘,你什么条件都好,要是不属羊我肯定选你当儿媳妇了!”
——“属羊怎么了?吃你家草了!”

不知道为什么,在“相亲市场”,属羊变成了致命伤。比起房子、车子、票子以及北京户口这些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能攥在手里的条件,属羊这点显得莫名其妙。
今年26岁的北京姑娘彭顺利是少数出现在相亲角的年轻人之一,京籍京户、三环有房、985高校硕士的她立刻招来不少大爷大妈的关注。但当听说彭顺利出生于1991年、属羊时,大爷大妈只得惋惜地表示,“你什么条件都好,要是不属羊我肯定选你当儿媳妇了!”
彭顺利万万没想到,户口、房子、学历竟然败给了自己的属相。
在相亲角,其他十一生肖永远凌驾于羊之上。由于不少大爷大妈对“十羊九不全”的民间说法深信不疑,他们认为属羊的人(尤其是女性)命不好,不是中途丧偶,就是没儿没女,即便其他条件再合适,只要属羊,也一律不考虑。
“我就是要找90后傻白甜”
对女性容貌的标价在相亲市场上十分普遍,但许多男士最终却发现,貌美的女性未必是合适的婚恋对象。
“我就是要找90后傻白甜。”这曾是31岁单身汉陈冬对未来女友的唯一要求。
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一方面是由于陈冬生活在昆明,那里对房产和户口的要求没有北上广深那般严苛,他也不需要通过与女方家庭“联姻”来实现阶级跃升,一方面也是出于对女性最佳生育年龄的考虑,“女生就得早点嫁人,这样才好生小孩,但男生生育年龄更晚,能匹配的女生年龄更广,完全可以找个比自己小很多的女生,根本不用着急。”陈冬说。
尽管周围不少朋友都认为这一择偶要求“不切实际”、“毁三观”,劝他还是早点找个年纪相当的女性稳定下来,陈冬却坚持把女性的年龄和长相放在首位。
但通过相亲接触后,陈冬发现现实生活中的“傻白甜”心里其实藏着不少算计。
那是一场由陈冬父母安排的相亲,女生颜值高,年纪小,从小就得到家庭的保护和宠爱,看起来倒很符合陈冬的“口味”,但她性格非常强势,甚至有几分势利。
两人刚见面,还没来得及点菜,女生就开始打探起陈冬家的住房情况,并以一副“未来女主人”的姿态,计划着卖掉陈家多余的房产,用这笔钱再买一套新房结婚用,房产证上一定要有自己的名字。
这让陈冬倍感尴尬,但为了缓和气氛,他只能无奈地翻开菜单说,“姑娘你太优秀了,但我们还是先点菜吧。”
这场颇为奇葩的相亲后,陈冬幡然“醒悟”:原来“傻白甜”一点也不傻,她们虽然嘴上说着不在乎男方的经济实力,但心里对男方甚至男方家庭的职业、收入、车房等条件都有着诸多现实考虑,这让他有种“被骗的感觉”。
如今,陈冬已放弃对女生年龄和颜值的挑拣,只要两个人三观一致、能聊到一起就可以。
女博士相亲时不敢说自己是博士
在相亲价目表中,男生海归博士是高配,而女博士是低配。事实上,对于很多男方父母来说,女方高于男方学历的“高学历”是个减分项。
吕晗的第一次相亲经历来得很早。大学二年级时,一位老师向她介绍一位相亲对象,北京本地人,公务员家庭背景,刚刚英国留学归来。“老师告诉我,像他们这样的家庭,对媳妇都是有选择的。所以他们希望找一个在校的女大学生,最好是年轻聪慧的南方女孩。”吕晗回忆道
“一般来说,硕士男生找本科女生,博士男生找硕士女生是比较能够接受的。”但是令吕晗没有想到的是,社会对于女博士的刻板成见,也开始对女博士自身心理造成影响。
“我有一个同学,在相亲的时候会特意强调不要说她是博士,就说她是研究生,她说,当很多人听到博士这两个字的时候,不用见面就会把你pass掉。”
吕晗表示,她能理解老一辈人对于博士的误解。“要么认为女博士很强势,很死板,很丑,老实说,老一辈的人有误解我不奇怪,但是我发现,即使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同龄人,对博士的身份也非常忌惮。”
从社会学角度,这其实并不奇怪,在传统“男高女低”梯度婚配中,男性择偶倾向于选择年龄比自己小、学历比自己低的女性。

《东京女子图鉴》讲述了在大城市打拼的女性,在一步步走向成功的事业的同时对婚姻感到迷茫。
轻度残疾也可以
3年前,王大爷在天坛公园给儿子相了一个牡丹江姑娘,两人感情稳定,2年就发展到谈婚论嫁的地步。但提亲时,女方母亲却索要20万彩礼钱,不给就不嫁了,这让儿子很受挫。毕竟在北京,嫁女儿是完全没有彩礼一说的。两家在彩礼问题上相持不下,最后不欢而散。
“我们不是看不起外地人,但有些外地人确实动机不纯,拿我们当跳板!”大爷大妈的警惕并非全无根据。在天坛公园相亲角,一个身高不足1米65、大专文凭的东北小伙执意要找一个北京姑娘,他特地在择偶要求一栏注明,对方有轻度残疾也可以。

△一个东北小伙在相亲条件中写着,“征:北京户口,没有遗传的轻度残疾也可以”。摄影/费知
但是,这种对外地人的警惕,有时会蜕变为一种激进的排外姿态,甚至对已经取得北京户口的外地人,也充满了敌意。“外地人目的是什么?他们大量涌进北京,想尽办法跟北京人搞,占北京的便宜,占户口、占房子、占钱,什么都有了,最后又跟你离婚!”一位路过的北京大爷愤懑地说。
不过,一些大爷大妈也逐渐意识到,上哪儿找那么多符合自家条件的北京孩子,于是他们 “退而求其次”,把标准放宽到最起码得有北京户口。

归根到底,相亲还是一场盛大的个人营销和阶层买卖,房子、户口这些硬性条件都是摆在桌面上的交易筹码。

来源:冰镇热点

本文由知事 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