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事 

房子没有爱值钱? 别闹了! 你能用爱来还贷吗?

侯虹斌

关注

文|侯虹斌

北京执行“认房又认贷”;二套房贷最低首付款比再度升高——普宅提高至60%,非普宅提高至80%。

随着房地产市场又出新政,进一步抑限贷限购,中国的房市,就由热点,升为超级热点了。新一轮的“逃离北上广”的声音又开始了。里面有的声音各种各样的声音,有的在感慨房价飙升,哀嚎“民生不易”,安居不易;有的在理性规劝,从来在大城市的市中心买房子都不易,普通人买不起是正常的;有的则认为,你买不起是因为你不够努力,我知道的在北京努力工作的人全都买房了!

我前几天倒是写了一篇文章,谈到“都想一代人之内提升社会阶层,能不焦虑吗?”,同时也认为,光是花上千万买个学位房,并不代表马上就能踏上上升通道。

但不管怎么说,焦虑是真实存在的。不管认为房价上涨的是什么原因,我们很难抵挡这种焦虑。而且,它与在大城市的求生存的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不过,近期一篇文章《房子不重要,爱才重要》火起来了,文章迅速达到十万+,朋友圈迅速被刷屏。它如一股清新的鸡汤,把这种焦虑冲洗得干干净净。或者,你也可以把“冲洗”说成“冲喜”。

喝鸡汤之前,首先要看炖鸡汤的是什么人。这夫妻二人,一个北大物理系,一个清华建筑系,九年搬家六次,越搬越大,后来已拥有四居室,有了孩子,而且房子很好:地铁房、大商场、大公园、从幼儿园到中学名校贴牌全程教育。他们现在决定回武汉。当然,回武汉肯定也可以过得非常好,从教育到房子到工作,没有哪一样会差。

个人奋斗过上了好日子,很励志。然而,卖了房子就能拿一千多万、换个地方生活的人,他说房子不重要,钱不重要,爱最重要,你信吗?对于那些喝西北风的人来说,难道爱可以给你付首付,给你还贷吗?你对着房子说,我有很多很多的爱,你能不能让我住进去。看它答不答应?

住着四居室的说“要有爱,于是有了爱”的人,他们能把门叫开,不是他们说了“爱”,而是因为他们门有钥匙啊。故意隐瞒了前提,因果倒置,很鸡贼。

不好说这样的人撒谎,但他的话没有什么任何借鉴意义。马云经常说钱不重要,还说他最快乐的时候是拿每月91块钱工资的时代。于是,你信了吗?你是不是认为像马云那么有钱是不爽的,你还是不要别工作别赚钱了,千金散尽吧,你只要几十块钱的工资,就可以达到马云最快乐的时候了?

大富豪说怀念没钱的时候,院士说学历一点儿也不重要,女明星说她一点儿也不在意外表年龄,那不过是逗你玩的。往好的一面说,人家是在放低姿态,平息常人的妒意;往深里说,他们恨不得别人都不努力不赚钱不学习,好让他们垄断财富、智慧与美丽。

记得早些年会有一些更老土更难喝的鸡汤,要大家勤俭节约,举的例子是李嘉诚穿着一双几十或一百块钱的布鞋,结论是首富尚且节省,何况我们?拜托,人家收藏数不尽的名表古董,有必要的时候,袖扣都是货真价实的珠宝。乔布斯、扎克伯格都是同一款T恤一买几十件,都挺便宜的;摇滚大明星酷玩主唱表演时戴着几百块钱的表;我们知道,他们有资格说不care这些,有资格说这双布鞋比一万块一双的定制皮鞋更舒服,有资格说这件T恤我穿着比昂贵的衣服更自在,有资格说我就喜欢戴电子表玩儿。

但你一个没见过好东西的人,你只卖得起SWATCH,然后说卡西欧就是比江诗丹顿好,就很可笑了。

当然,以上这些,不过是审美范畴,在功能性上确实差异不大,丑一点、质量差一点,不讲究的人可以不在乎。顶多就是没品味、没见识。

但是,有没有房子,在大城市当中,则是一个生存层面的问题。

经常有人拿欧美国家来举例,说他们当中很多人也是中年才买房,为何中国的年青人这么急于买房?请问,他们有户籍制度吗?有城乡二元制吗?没有当地城市户籍的孩子,能在城市上学吗?就算上了学,能在当地高考而无需遣返回老家考试吗?北京的录取分数跟别的地方的考分是一样的吗?就算在北京买了房子,如果不是位于好一点的学区,在教育资源分配极端不均衡的情况下,他们难道忍心下一代也要像他们一样一开始就输在起跑线上吗?忍心下一代还要奋斗十八年、才能跟别人平等地喝一杯咖啡吗?

不怪年青人急着赶着要房子,也不怪女生们需要考量能否买得起房子才敢结婚;因为没有房子,是不敢生孩子的;没有房子,就没有办法给孩子一个本来是正常人就该有的未来。

再说了,除了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经济大崩盘之前的日本、香港房价一路狂飙之外,有几个欧美国家的房价像过山车一样涨得发疯的?现在,大城市里的每一个中产,在房子这件事上面都在后悔;没买的后悔没买,买到的后悔买少了。早十年买到房子、买到几套房子的人,和当年没买房子的人,绝对已经是两个社会阶层了。很多上市公司的年利润,还远远比不上京沪的一套房呢。

那些听信了“没必要买房、可以租房,去旅游、去创业、实现自己的理想”的大话空话的人,是不是恨不得杀了那些满嘴高蹈着精神与情怀的导师们?——对,认为中国年青人太现实没有理想的,有马云;认为年青人不该买房的,有高晓松。看他们自己,过得多好!因为他们并不会按他教导别人的那样去做。那些导师们,只要稍为混得好一些,他们一边劝人不要买房,一边自己买好几套房,大赚特赚。

房子,是中国人血泪斑斑的故事。这并不是一个选择项,而是不得不然,却又无计可施。

我个人可以从这件事超脱出来,是因为房子和学位的问题我很早就解决了。我顶多就是懊恼没有多买。但我不会像那对北大清华夫妇那样站着说话不腰痛;他们只不过是占了便宜还卖乖。我深知,房价如今的疯狂,正在吞噬着每一个人,不管你是有房还是没房,贫穷还是富有。

——end

文章中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本文由知事 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