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版特朗普"会出现吗?
文|坐井观天
备受关注的法国大选如火如荼。

坐观君综合自中国日报、和讯网、观察者网赵永升文章以及其他网络资料
转载请注明出处
1
这次大选之所以受关注,很大程度是“法版女特朗普”—勒庞势头很猛的缘故。目前大选首轮投票已经结束。不出意外,中间派候选人埃马纽埃尔·马克龙与极右国民阵线领袖玛丽娜·勒庞,将进入5月7日的总统选举第2轮投票,一决胜负。从得票率看,马克龙得票23.7%,勒庞获21.9%。菲永获19.9%;之前异军突起的极左派梅朗雄仅获19.2%。而首轮投票后进行的最新民调显示,马克龙将在第二轮投票中大胜,取得近三分二选票。
法国第五共和国成立近60年来,将首次出现将由非主流政党候选人当选总统的局面,此一结果严重打击左右分明的法国传统主流政党,让法国走上不确定的道路,也决定欧盟的未来。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马克龙是谁?法版特朗普会出现吗?
2
马克龙1977年生于法国亚眠。如此年轻啊!和坐观君差不多大啊。看看人家,再看看自己!马克龙毕业于法国高等行政学院ENA,曾供职于罗斯柴尔德银行,主理过雀巢收辉瑞子公司的案子,最终为该行赚取了90亿欧元的交易佣金。还曾是法国著名哲学家保尔-利科的助手,帮助其出版了大量的书籍和论文。
![]() |
马克龙24岁加入法国社会党,年仅30岁便加入了萨科齐政府,曾是现任总统奥朗德的经济顾问团队一员,2014年37岁的他被任命为法国经济部长。
除此之外,马克龙多才多艺,不仅能弹钢琴、跳探戈,还客串出演过电影。这简直就是一位天才青年的无敌履历,更可怕的是,他还长。得。很。帅。
但马克龙更为人所道的,还是他的婚姻生活。妻子Brigitte(布丽吉特)是他的高中老师,比他年长20岁,如今39岁的马克龙是一位有着7个孙子的年轻爷爷。
而夫妻两人的感情已经走过了20个年头,法国知名时政类新闻周刊 Paris Match 曾这样形容过他们:They share for twenty years the life of each other(他们分享了彼此生命的20载)。
在政治纲领上,马克龙与勒庞两人整体看相当对立,尤其在欧洲问题上严重对立。
欧洲问题:勒庞主张一旦当选,与欧盟就脱离欧元区及终结申根条约谈判,谈判完毕,就法国人是否脱欧举行全民公投表决;勒庞同时要求废除欧盟加拿大自由贸易条约。
马克龙则建议在德国大选结束后,在全欧发起民主协商,最后达成一个被全体成员国接受的条约。他建议欧元区单独建立预算,单独设立议会,有一个共同的财政部长。
移民问题:勒庞主张把移民减至每年不超过万人,严格难民申请条件,严厉控制移民家庭团聚,对非法移民不给合法化机会。勒庞建议所有有过犯罪记录的移民都将自动被法国驱逐出境。
勒庞将废除为获得法国国籍而实行的地缘法,废除国家对外国人医疗补助。一个移民必须有两年的合法身份后看病才可以得到报销。勒庞将在公共领域禁止穿伊斯兰泳装,这一点马克龙恰恰相反。
马克龙承诺把审查难民身份时限及上诉缩短至半年。他还承诺一个企业雇主招聘一个困难地区的年轻人可获得15000欧元奖金,持续三年。
社会问题:勒庞主张恢复六十岁退休,废除劳工法,马克龙主张相反。两位候选人都承诺维持35小时制,恢复萨科齐超时劳动不交付社会分摊金,但勒庞同时要废除超时劳动收税政策。勒庞将允许行业经谈判延长劳动工时,马克龙也具有类似的主张。
马克龙建议废除12万公务员岗位,但要增加10000警察岗位以及5000名教师岗位。勒庞则主张强化国家服务,尤其是医院功能,她还主张新增20000多警察和海关人员。
税收问题:马克龙将废除医疗分摊金和失业分摊金,但增加1.7个点的社会分摊金。勒庞则对移往外国企业课收35%的税,对招收外国工人的企业也予以重赋,勒庞将对3个最低等级的交税阶层再减少10%的税收。
马克龙预计在3年内免除80%家庭的住房税,把富人税转化为房产税。马克龙主张到2025年法国将减少50%的核能,勒庞则为维持核能辩护。
勒庞将废除计划在2018年实行的当月扣取个人所得税的法律,马克龙计划先试验1年再看。
家庭和教育:勒庞将废除“唯一初中”制度,改革学校节奏。要求学校学生穿戴制服。
为有利与困难地区教育,马克龙将建议学校有权自主招聘教师,禁止学生在学校携带手机。勒庞还主张取缔同性恋婚姻法,以民间联合形式取代。允许无生育能力夫妇在医疗帮助下生育,但马克龙将此权利扩及所有妇女。
政治机构:马克龙要求民选代表必须无犯罪记录,民选代表连任不超过3届。
勒庞将发起针对“法国优先”政策的全民公决,并把此写入宪法,马克龙将建立比例选举制度。
3
那么,勒庞胜算有多大?会成为黑天鹅吗?各种观点都有,不少观点认为勒庞最终将当选,这方面的分析很多,我就不多分享了。下面坐观君给大家分享法国全法中国法律与经济协会副会长赵永升的观点[来源于观察者网(guanchacn)]。
凭借在法国十余年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感受,我认为尽管和欧洲的部分其它国家相同,法国的极右翼势力也在日趋加强,但在法国现有的政治框架和社会生态下,勒庞此番当选总统的概率几乎为零。我认为勒庞只是法国“春江水暖鸭先知”中的“春江鸭”,难成“黑天鹅”;倘若政体不改,法国也不可能和美国一样飞出只“黑天鹅”来。

勒庞是法国的“春江鸭”,是法国政坛乃至法国社会,尤其是法国经济的“晴雨表”。从之前的“老勒庞”( 玛丽娜·勒庞之父),到今日的“女勒庞”,我目睹了这几十年法国乃至整个欧洲的极右翼势力一步一步从小做大、从弱做强。
在此不再赘述法国国民阵线的详尽发展线路图,简而言之,是从当初法国政坛的一个可有可无的政治配角,正在逐步成为法国一个不可小觑的政治主角之一。
而国民阵线的每一步演变,其实又都与法国、欧洲乃至整个国际社会的环境变化休戚相关。仅以法国为例,在多个影响的变量中,何时法国政坛其它政党有力、团结了,何时极右翼就弱;何时法国社会动荡了,何时极右翼就强;何时法国经济增长加速了,何时极右翼就弱;何时法国人可支配收入减少了,何时极右翼就强……
而国际事件可以“9·11”恐怖袭击为例。根据《费加罗报》报道:“从2001年开始,极右势力就开始明显地在欧洲大陆蔓延,极右选票占据了越来越多国家的投票箱。
通过对选情的分析发现,虽然有时这种趋势因为选举结果失败或个别极右党派衰退而有所缓解,一些区域仍让人难以理解地倾向极右党派。尽管有时投票结果未必是极右党派掌权,但其势力的蔓延却可一目了然” 。
事实上,2001-2016年对法国极右翼而言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十五载。在这期间,“老勒庞”成功地进入了总统大选的第二轮,并且在“女勒庞”的推进下,国民阵线的政策被重新定义,进而“女勒庞”接替了“老勒庞”当上了党魁。下图显示了国民阵线势力的变化趋势:从2008年欧债危机爆发之际的最低得票率1.08%,直至2015年地区选举的最高得票27.88%。

法国国民阵线势力变化图(图片来源:《费加罗报》、《欧洲时报》)
而近十年法国国民阵线的总体上升趋势,无疑要归因于:法国左翼和右翼势力的执政业绩不佳及其内部的不团结,欧债危机以及各类金融性危机的爆发及其持续长达七、八年之久,危机后的经济复苏举步维艰,失业率居高不下,社会福利总体下降,加之中东和北非移民潮的到来,以及恐怖主义的日渐猖獗等。
当然,“女勒庞”与“老勒庞”相比,在国民阵线的纲领中剔除了原先一些过于极端的主张,同时加上当今法国人在现实生活中遭遇的所谓问题解决之道。这也是为何玛丽娜·勒庞和与她反目的父亲让·玛丽·勒庞相比,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以及国民阵线在玛丽娜·勒庞的掌管下,在法国选民中的支持率不降反升的原由。
尽管国民阵线现在的声势俨然浩大,但我依旧认为勒庞是法国的“晴雨表”,而且只是法国的“晴雨表”而已,不可能成为法国大选中的一只“黑天鹅”。
尽管“国民阵线”在左、中、右政党派别细分的法国算是极右翼政党,而特朗普在两党制的美国无所谓极左翼还是极右翼,但两者的一些主张却是不约而同的。例如都主张“排外”,无论是对移民的排除还是在贸易上的保护;两者都主张“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无论是特朗普的“美国优先”论,还是玛丽娜·勒庞山寨特朗普的“法国优先”论。
尽管有这些雷同之处,法式的特朗普依旧不会出现,原因在于法国非常好的社会福利机制、两轮的投票制度以及法国多党派的博弈。
首先,对在不同的选举中投了极右票的选民而言,有一部分人确实是国民阵线的铁杆党员。他们对勒庞家族及其极右翼党派死心塌地、唯勒庞马首是瞻。
但其中也有不少人之所以投极右翼的票,不是因为真心支持勒庞家族及其主张,而是出于对法国现有政权以及左翼和右翼政党的不满;换言之,在法国极右翼成为对左翼、右翼以及其它党派不满的“感情垃圾桶”。
至于这些并非真心支持勒庞却投勒庞票的选民究竟占比多少,每次选举情况不一,有时这个比例能够高达三分之一。因此,今天我们在讨论勒庞究竟能拿到多少选票时,勿忘要打一定的“折扣”。
进而纵观极右翼的铁杆支持者们,绝大部分都处于法国社会的底层或中下层。他们所从事的职业总体来说,是对知识和技能要求没有那么高的简单劳动型岗位,以流水线的生产工人为主要代表。与“白领”和“金领”相比,非技能型“蓝领”的薪资要低一些,不少人拿的只是法国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SMIC)。
由于在遭受重大的社会“撞击”或经济危机时,低技能型雇员要比高技能型雇员更加“脆弱”、承受更大的冲击;这个冲击经常直接转换成失业,甚至是持久型失业或法国人称之为的“长期失业”。这个现象,可以从国民阵线演变线路图的高高低低与法国经济增长线路图的起起伏伏之间,很容易就能找到拟合。
另外,为何勒庞倾心效仿的特朗普能够在美国大选中取胜,而我认为勒庞在法国却没有这个可能性呢?诚然,特朗普的支持者也是处于美国社会的中下层,甚至有媒体将其称之为“美国落魄的中产阶层”。法国与美国在这方面其实情况酷似。当然我不赞成在法国使用“落魄的中产阶层”这样的称谓,建议使用“中下层人士”更为恰当,也更能将日益扩大的极右翼支持群体囊括其中。

让·玛丽·勒庞的一次演讲图,讲台写有“以人民之名义”字样(资料图)
在法国飞不出“黑天鹅”,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多亏了作为一个西方颇为典型的“福利社会”,法国在补贴困难家庭和多子女家庭、补助失业者、妊娠期女性、保护弱势群体等方面,政府做了巨大的努力。
只要在法国长期定居过的人,应该对此都深有体会。而美国作为“盎格鲁-萨克斯文化”的典型代表国家,“自由竞争”是其立国之本之一。简而言之,美国国家鼓励个人努力,创造竞争环境,但绝不养懒人。这也是为何作为世界的头号强国,美国的社会福利却远远不能与欧洲大陆的北欧和西欧国家相比的原由所在。
法国正是基于这种极佳的社会保障和救济体制(此处姑且不讨论该机制的弊端),才能哪怕在长达七、八年欧债危机期间,法国的社会整体能够确保安定;也同样基于此,我从既往年份的国民阵线选票走势及细分分析中,得出真正支持勒庞的选民人数所占比例难以起到统计学上讲的“显著”的作用。
其二,除了上述的社会福利因素,基于政体的迥异,法国也不可能和美国一样飞出“黑天鹅”。这里的政体,笔者具体指的是选举机制,即对总统大选,法国采用的是两轮投票制,而美国用是一轮投票制。在双方力量悬殊不甚大的情况下,如果只是采用一轮投票制,就容易出现美国这次大选的结局;但如果采用法式投票制,结果就不同了,就能有效地抑制此类情况的发生。
同时,那些将极右翼只是作为其对左翼、右翼以及其它党派不满的“感情垃圾桶”的选民,到第二轮投票之际,通常会恢复正常的智商而做出理性的选择。
其三,与美国的两党政体制不同的是,法国实行的是多党政体制。法国堪称世界上政党划分最为齐全的国家,在政党分布“扇形”上,从左到右分别有主要的五类党派:极左、左、中、右、极右,以及各类之间更加细分的过渡性党派,例如中左指的是其党派立场居于政党扇形的中间,但往左翼靠。

在第一轮法国总统大选的时候,经常就已有政治主张近似的党派“攀亲”、“结盟”;尤其到了第二轮,从历史的经验看来,绝大部分的法国政党都把国民阵线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是法国其它诸多政党的“天敌”。因此,法国的第二轮总统选举,通常会演变成其它党派联手制止极右翼的运动。这也是法国总统大选的特色之一,我将其称之为法国政党的“博弈要诀”。
当然,还有一些其它因素,例如我曾在其它文章中提及的法国是一个成熟的社会、法国民众的政治素养要比北美国家的沉稳等。但由于此类解释多半源自个人感受、在逻辑上推理较难,因而在此仅一笔带过。
总之,勒庞是法国的“春江鸭”,是法国政坛乃至法国社会,尤其是法国经济的“晴雨表”;而且勒庞只是法国的“晴雨表”、充其量只是法国政坛的“平衡块”而已,不可能成为法国大选中的一只“黑天鹅”。
尽管勒庞山寨了特朗普的“美国优先”而提出“法国优先”,以及两者有诸多的相同之处,但基于法国极佳的社会福利机制、两轮的投票制度以及法国多党派的博弈要诀,勒庞成不了“黑天鹅”。而随着欧债危机的结束以及法国和欧盟经济形势的逐步恢复,我认为法国极右翼势力在未来也难成“黑天鹅”。
今天的文章就分享到这里。勒庞究竟有没有戏?静待第二轮投票吧。也许今天的文章会被狠狠地打脸。不过没关系,每次被打脸都是自己的一次长进,是不?哈哈。
本文由知事 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