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大选:"小清新"对决"欧洲最危险女人"
文|灵戈blog

今天(5月7日),法国总统大选迎来终极对垒——马克龙PK勒庞,这被视为一场关乎法国以及欧盟命运的抉择。
从目前的民调来看,被称为法国“小清新”的马克龙优势不言而喻,勒庞想要翻盘的机会并不大。但也有数据分析指出,如果有过多的选民放弃投票,胜利的天平或许会倒向勒庞。

法国总统候选人 马克龙:如果7日晚上,法国人将我选为他们的总统,那么接下来的五年将会不同寻常。

法国总统候选人 玛琳娜·勒庞:我认为,胜利就在眼前了,媒体一直假装没有听到我们国家普通民众愤怒的声音,这种愤怒会体现在7日最终投票结果当中。
开放,还是封闭?多元,还是排外?脱欧,还是留欧?法国何处去?马克龙和勒庞的此次对决,决定了法国甚至是欧洲的未来。

法国向“中”还是向“右”?
在4月23日的法国大选第一轮投票中,马克龙和勒庞分别以24.01%和21.30%的得票率从11名候选人中胜出,杀入大选“总决赛”。
从参选以来,两人的竞选纲领就相互对立,分歧巨大:
财政刺激和减税方面,马克龙主张温和削减财政支出,并推出经济刺激计划;勒庞则承诺为法国家庭减税,增加工人阶层福利。
全球化问题上,马克龙支持全球化自由贸易;勒庞则表示,自己若当选总统将拒绝国际贸易协定、废除欧元,通过实行“明智的保护主义”让法国企业受益,甚至不排除发起“脱欧”公投。
就业问题方面,在法国失业率逼近10%的情况下,勒庞、马克龙争论的焦点在于是否推出严格的劳动法,勒庞打算维持每周35小时工作制,将退休年龄由62岁降至60岁,对加班收入免税。马克龙则建议废除每周35小时工作制,保持退休年龄和养老金不变。
在选民尤为关注的反恐和国家安全方面,马克龙表示上任后将把打击恐怖主义作为首要任务,但勒庞的立场显然更加强硬,措施也更加具体——她呼吁关闭部分清真寺,并把所有被列入极端分子档案名单(Fichier S) 中的嫌犯“统统轰出法国”。

法国总统候选人马克龙。中新社
马克龙有望胜出 四分之一选民或弃投
历经两周紧张的拉票、针锋相对的辩论后,从5月5日午夜开始,两名候选人都按照规则停止竞选活动,双方竞选团队和支持者都不再通过视听媒体“发声”拉票,静待7日投票。
多个民调机构在选前的调查显示,马克龙有望在投票中以较大优势战胜勒庞——民调机构艾拉贝(ELABE)5日公布的调查显示,马克龙第二轮得票率将达到62%,马丽娜•勒庞仅会获得38%的选票;伊普索斯民调所
(IPSOSSOPRA-STERIA)的调查结果,马克龙的支持率将为61.5%,马丽娜•勒庞的得票率则为38.5%;伊弗普(IFOP)和舆论之路 (OPINIONWAY)的民意测验结果都表明,马克龙将以61%对39%的得票率击败马丽娜•勒庞。
根据上述多项民调,登记选民在第二轮的投票率将达到75%至76%。伊普索斯的调查则显示,目前仍在犹豫的选民中,51%的人表示会投“白票”,49%的人声称仍有可能改变主意。
不过,另一项民调显示,四分之一的法国选民将在7日的总统决选中弃权。其中许多是左翼选民,在他们支持的候选人未能进入第二轮投票之后大失所望。
上述弃权率将是1965年法国决胜轮总统选举以来的第二高,凸显许多选民对于选择中间派马克龙还是极右翼的勒庞感到心灰意冷。

法国总统候选人玛丽娜·勒庞。
右翼势力崛起 “两个法国”如何弥合?
法国《世界报》评价, 2017的法国大选之争堪称是“两个法国之争”:主张自由、支持全球化的马克龙代表“开放、前进、革新的法国”;反移民、反欧盟、反全球化的勒庞则代表“保守、锁国、民族主义的法国”。
在选前的最后一次电视辩论上,主持人曾如此形容两人无法调和的政治立场:“他们几乎每条政纲都是相互对立的。”
此外,虽然马克龙在选前民调中一路走高,但有英国脱欧、美国大选作为前车之鉴,谁都不敢预测已经多次让人跌破眼镜的国际政坛,不会再现一只“黑天鹅”。
更多分析认为,真正令人担心的不是法国大选结果,而是大选已经暴露无遗的法国乃至整个欧盟面临的困境——法国左翼社会党与右翼共和党等传统政党50年来首次在7日的投票中“集体缺席”;勒庞及其代表的极右翼势力的军突起,更人看到民粹主义快速上升的势头。
虽然大选结果尚未出炉,但一个事实已基本明确——法国政坛传统格局已被重塑。无论谁最终在大选中胜出,都必须面对如何管理渐行渐远的“两个法国”的难题。



根据法国的传统,竞选的结果会在法国时间7日当天20:00公布,北京时间则是5月8日(周一)凌晨02:00。
另外,法国议会选举将于6月11日和18日举行,其结果难以预估。如果新总统难以在国会中赢得多数议席,将不得不与其他政党合作,这对其在国内以及欧洲的权威无疑将构成威胁。
截止今晚23点,法国大选投票率为65.3%。第二轮投票还在进行中,央视报道,原计划在法国卢浮宫广场进行的大选庆祝活动因安全问题取消。

本文由知事 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