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走上本土化、玄学化路子,不蠢也难
文|冰川思享库

与其说让人变蠢的是MBA教育,不如说是愚蠢的教育。
马云在环球转型论坛的压轴演讲中说:“这些年我看到很多人去学MBA。他们去之前非常聪明,但回来时都变蠢了。”
他认为,MBA教育的失败之处在于,“那些学员们只听教授的话,并且劝年轻人要学会自己思考”。随后,网络上围绕MBA的话题炸开了锅。
我的MBA印象
MBA全称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工商管理硕士。
在国外不少大企业中,当一名员工要从普通岗位晋升至管理岗位的时候,一般会被安排参加MBA课程。课程范围广泛,但以培养一名中层领导者为核心进行设置,学费价格高昂,是普通硕士项目价格的两至三倍,甚至更高,不过,多为企业或企业主掏腰包。

▲陈伟鸿对话马云
记得刚上大学的时候,特别喜欢看中央二套由陈伟鸿主持的《对话》节目。主持人请来的嘉宾不是什么CEO就是什么大BOSS,而这些人要么自己是MBA,要么就是手下雇佣了一大堆MBA。所以在那个时候,我一直以为MBA是一个很了不起的玩意儿。至少在媒体的包装下,它显得很高端。
后来隔几年,MBA的名声在我心中开始“变臭”,因为很多企业家,包括重庆力帆的尹明善、吉利汽车的李书福以及阿里巴巴的马云都在公开场合不止一次地批评过MBA生们“不接地气,光有书本知识,但是不懂怎么结合中国的特殊性”。
你要在一个没有吃面包传统的国家里卖汉堡,你必须改良你的汉堡口味,此乃天经地义。最初的时候,我把“结合中国的特殊性”简单地理解成“生产本地人喜欢的产品”。我以为这些企业家之所以批评MBA生们,是因为MBA生们连这些简单常识都不懂。
于是,我也开始冒然地以为MBA生们就是一伙儿将“理论与实践”相背离的镀金者,将他们戏称为Master Below Average,即“低于平均水平的硕士”。
再后来,我发现事情可能没这么简单,尤其是Baidu败走Google事件之后。
“结合中国的特殊性”,在当初还有一种流行的说法,即“本土化”。张朝阳就曾在《对话》节目中面对摄像头的时候说,“海外企业进中国都要交学费,Yahoo要交学费,google也要交学费,因为他们不懂本土化”。

▲张朝阳
当Google事件发生后,我突然意识到,本土化原来是一个吹牛X的概念。说得好听点叫做考虑文化差异,提供差异化的服务,说Google要交学费是因为Google不懂中国市场,不懂中国文化。
但后来回想的时候才发现,当初张朝阳说这番话的意思并不是基于对商业的考量,而是深喑政治之道的隐晦表达。Baidu之所以能成功、能赢Google并不是因为——至少不完全因为——技术和战略以及人才方面的优势,而是因为其在特殊环境下获得的特殊庇护。
自那时候,我就开始反思所谓的“MBA问题”。或许,所谓的不接地气,说到底只是因为那些接受了“西方现代管理思维”的开化人已经无法再像“野蛮人”那样去做事。在一个劣币驱逐良币的社会里,你不能简单地将“赢”等同于“对”。前者是事实判断,后者是价值判断。
那么,MBA教育有用吗?
那么,MBA教育到底有没有用?
单从马云的话中,我们其实很难判断。我们既不知道,他指的是中国的MBA教育还是美国的MBA教育,也不知道,他以何种标准来评价MBA教育——他说了他的标准,但其实很模糊。
在国外,MBA教育实际上是一种非常专业技术型的教育,参与者必须拥有一定程度的工作经验。在受教育期间,参与者要学习包括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财务管理、企业投资等内容。

通过为期一年半至两年半不等的课程教育,参与者能够养成从更高一阶的、更为科学化的视角去看待过去的工作经验,并将其消化并提升为更具普遍意义的管理技能。为了使得教育更加切合实际,MBA教育的提供者也会经常邀请大企业的管理者共同参与讨论与教学。
在一个讲究规范化的社会里,这种教育是有助于企业良序运作的,因为他们会将企业往更加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但是,近年来,不少国内教育机构出于赚钱的目的,将MBA发展成敛财工具,开一些玄而又玄的课程。尤其是一些中国的MBA教育机构,它们开设一些诸如《禅宗与管理》《儒释道与现代管理》《道家的管理哲学》《儒商》《瑜伽与心性》之类的课程,故意把管理学整成一套玄学。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主办的禅宗文化大讲坛
试问,这样的教育能培养出什么样的“管理人才”呢?如果这种教育有问题,到底是MBA教育有问题,还是教育本身有问题呢?
马云批判MBA教育培养的人无法创新,这点我不否认。
但问题在于,MBA教育本来就不是要培养“创新的人”,它要培养的并不是能将企业从0带到1的人,而是能将企业从1带到100的人。当然,无论是能“从1到100”的人,还是能“从0到1”的人,都需要一定的创新能力,但是1到100的技能是可以靠培养的,而0到1的技能是要靠运气或者天赋的。
让人变蠢的并不是MBA教育
你若问我MBA教育有没有用,对我来说,我只能说:没用,毫无用处。
因为在我看来,任何教育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从技术的角度来说,所有学科教育都是要让人学会如何提问,并且如何找到方法去解决问题。学什么学科都能培养这样的能力,MBA教育并不特殊化。对于一个已经学会独立思考能力的人而言,MBA教育只是多看了几本相关领域的专业书而已。
但是,你要问MBA教育会不会导致人变蠢。我会说,不是。因为让人变蠢的不是MBA教育,而是愚蠢的教育。
马云站在胜利者的高度上,当然是可以对MBA教育指指点点。MBA教育的接受者顶多是站在商业界食物链的中段,而马云毕竟是站在食物链顶端的,但这并不代表马云说的是对的。可是问题在于,因为马云是成功人士,所以自带影响力,说什么都会被认为是对的。即便是错的、扯淡的东西,很多人也会当作是促出其成功的理由。

马云从来没有参加过MBA教育,但是犯蠢的时候也不少。你说他有没有独立思考能力,我认为是有的,但也有不启动这一能力的时候,比如在李一和王林的事情上,他犯的蠢可不少。
他说他受的是成为一名成为教师的教育,而不是成为教授的教育。按照马云的逻辑,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说,让他在李一和王林事情上这么蠢的,就是因为他毕业的杭师院让他成为的只是一名教师,而不是一名教授呢?

陶力行
冰川思想库助理研究员

公众号ID:ibingchuansxk
本文由知事 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