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事 

数万大军在乌克兰“人间蒸发”,俄军消失的主力究竟去哪了?

知事

关注

来源:军武次位面

截至军武菌交稿时,俄乌战争已经进入了第五个星期了。俄军在短时间内以一场“武装游行”式的进攻,将乌克兰这栋破房子“踹倒”的计划显然已经完全破产。可以确定的是,如果没有在谈判桌上达成共识,俄军的军事行动仍将继续下去。

在战争初期,俄军大胆的迅速突进吸引了众多关注者的目光,在堪称冒进的快速行军过程中,俄军大批技术装备要么被乌军摧毁,要么被就地抛弃,给人一种“丢盔弃甲”的感觉。但这些部队的目标是什么?没人知道。

谣言不攻自破

丢弃了这么多武器装备,显然俄军对突进速度有着极高的要求,即使一路掉零件也要在指定时间到达指定目标地点。在战争初期,很多人猜测俄军的快速突击一定有着重要目标,最低也得是对整个第聂伯河东岸完成合围,或者大军兵临基辅城下,全面围困基辅,甚至可能直捣利沃夫,切断北约与乌克兰的联系。

在这样的背景下,无数的谣言与猜测满天飞,有人声称俄军其实已经攻入基辅市区,甚至已经占领第聂伯河西岸。甚至还有阴谋论的说法,认为基辅已经被俄军攻占了,基辅甚至利沃夫的所谓乌军全都是俄军假扮的。如今看来,这些消息自然假的不能再假,但俄军突入乌克兰的几十个营级战斗群究竟去哪了?这个问题似乎一直无法得到解释。

不过,军武菌结合最新的战报分析,俄军在乌克兰境内的部队已经停止了大规模的突进,没有对任何城市进行攻坚作战。而乌军龟缩在堡垒化的城市内坚守不出,也让俄军无计可施。而此前所谓“消失的主力”,如今看来也并未人间蒸发,而是被分散到各个战线上了。

俄军不动,并不代表俄方的势力都按兵不动。“顿涅茨克人民解放军”和车臣国民近卫军在马里乌波尔方向展开了激烈的巷战。根据俄罗斯军事活动家斯特列科夫的消息,顿军在马里乌波尔伤亡惨重,而车臣国民近卫军则被指责“出工不出力”。在其他方向上,进攻的主力部队也是顿军而非俄军。

在基辅和哈尔科夫方向,俄军的攻势则远弱于顿涅茨克方向。俄军虽然没有完全停火,但也没有对两地的乌军完成合围。根据乌军的报道,哈尔科夫的乌军刚刚接受了一批夜视器材,这也证实了哈尔科夫的守军与后方并未断绝联系。至于其他方向的俄军,几天时间内一动不动,几乎毫无消息。乌军组织了几次小规模的反攻,但也一无所获。

攻坚不可避免

虽然俄军的重兵集团已经深入了乌克兰国境内部,并在第聂伯河东岸构筑了防线,但却停止了进一步的推进和进攻。而此前“消失”的“俄军主力”,基本可以确定正是从北方一路突进至第聂伯河东岸,基辅附近的部队。但由于苏梅方向的乌军仍在坚守,这支部队的突击也不得不停滞下来,等待后续部队配合。

目前阶段,俄军显然将主攻方向放在了马里乌波尔。为了将困守马里乌波尔,犯下累累战争罪行的新纳粹武装彻底歼灭,俄军与顿军在这里调集了重兵,集中了30多个营,将这座城市团团围困,并调集重炮和飞机狂轰滥炸,完全没了任何限制。但俄军却并未投入主力部队攻坚,而是放任顿军进行巷战,自己只提供火力掩护。看来这些民兵的伤亡数字,俄罗斯并不关心。

虽然面对必死的下场,马里乌波尔守军的战斗意志极其坚决,但在绝对力量的碾压下,用不了多久,这座城市就会被俄方完全攻陷。而俄军也终于可以将这里的大批部队调往其他方向,例如投入到扎波罗热方向,以及参与对顿巴斯地区或哈尔科夫地区乌军的合围。

在此前的文章中,军武菌曾经介绍过俄军经历两次军改后的现状,以及俄罗斯的军事体制。目前来说,俄军兵力不足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也来源于此。为了填充战线,俄军组织的大批营级战斗群质量参差不齐,和此前精挑细选的精英部队完全不同,甚至有动员兵混杂在其中,这显然会导致俄军整体战斗力的下滑。但即使是这样,俄军的兵力也显得捉襟见肘。

对于基辅方向,俄军由于兵力不足,无法完成对基辅的合围,因此围攻基辅的计划也成了空中楼阁。只有在南线和东线取得决定性战果,例如全面歼灭马里乌波尔和苏梅守军,重新集结主力后,俄军才能分出兵力,对基辅进行全面的围困和攻坚作战。

显然,俄军在乌克兰陷入了处处分兵,导致无兵可用的窘境。对于俄罗斯来说,损失一些苏联时期生产出来的坦克根本不算什么,但将大批合同兵投入残酷的巷战则是不可接受的。在这样的背景下,俄军只能让东乌地区的民兵投入巷战,以免造成自身的大规模伤亡。

战斗仍将继续

在当前的情况下,由于俄乌两国对谈判都不抱任何希望,全面消灭乌克兰军队,夺取基辅和其他堡垒城市依旧是俄军当前的作战目标。但不同寻常的是,直到目前为止,俄军在乌克兰的部队数量依然相当有限,真正的俄军主力,特别是著名的“塔曼”师依旧还在俄罗斯境内按兵不动。结合俄军兵力严重不足的现状,这样的行为实在是过于反常了。

如果说这支部队是在前线失利时的“总预备队”,显然是存在问题的:这支部队的实力甚至超过了目前投入乌克兰的全部俄军部队,而在前线部队不可能短时间完成预定目标的情况下,这支部队也依然没有任何动静。看来这支俄军的目标,根本不是乌克兰军队,而是北约可能不会到来的地面反攻。

虽然在绝大多数人看来,北约都是不可能参战的,更不可能派出地面部队与俄罗斯硬碰硬。但对于俄军而言,这支预备队却不得不留:如果北约真的打过来了,要怎么办?即使这种可能低到可以忽略不计,也必须考虑到这一点。

在斯特列科夫看来,如今乌克兰已经进入了全面动员,随着时间的推移,俄军的兵力只会进一步陷入短缺。为了应对这一现状,俄罗斯有必要在国内展开初步的动员,否则即使“再打上几年”,俄军也无法赢得这场战争。虽然此君经常说出惊人之语,例如“乌军将占领分裂俄罗斯”,但俄军人力缺乏的问题确实是客观存在的。

但正如此前军武菌所说的,俄军早已在谢尔久科夫军改中彻底取消了苏军的三级动员机制。绍伊古军改虽然恢复了几个预备役师,但也是杯水车薪,更何况临时动员的部队战斗力也很成问题,面对打了8年内战的乌军,显然不是对手。现在俄军的动员能力究竟如何,完全是未知数。

对于俄罗斯来说,战争初期的军事冒险已经让俄军进入了一种“骑虎难下”的状态。乌军并没有一触即溃,反而有着坚决的抵抗意志,“布拉格之春”式的胜利并没有重演。俄罗斯拥有碾压乌克兰的实力,取得胜利只是时间问题,但付出的代价显然超出了最初的预期,国际形势也对俄罗斯相当不利。

而反观乌克兰方向,虽然乌克兰大部分领土和绝大多数城市仍在乌军控制执行,也给俄军造成了相当程度的损失,但没有北约的直接参战,乌军的失败已经没有了悬念。乌克兰军队已经完全放弃了机动和反击,龟缩在城市内企图拖延时间,这样被动挨打的战术只能起到拖延时间的目的。

龟缩在城市里不可能真正击退进攻

乌克兰必须认识到的是,北约国家不可能单方面向俄罗斯提供安全保障。作为一个文化上与俄罗斯同源,曾经属于俄罗斯一部分,与俄罗斯之间密切相关,还存在领土争端的国家,俄罗斯不可能容忍乌克兰加入北约,或是融入北约体系,西方国家也不可能为了乌克兰这块“鸡肋”与俄罗斯全面开战。

乌克兰对于西方国家来说,只是给俄罗斯放血的工具而已。西方国家迫使俄罗斯出兵乌克兰,再向乌克兰提供武器和支持,对俄罗斯施加制裁。在这场危机之中,俄罗斯受到了严重损失,乌克兰的下场则更加悲惨,西方国家却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坐收渔翁之利。

俄罗斯是一个大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再加上面对西方国家的制裁,俄罗斯已经准备了8年,撑过制裁并不是难事。俄军在战场上的进攻速度虽然放缓,但每攻下一座城市,俄军在谈判桌上的筹码就多了一分。或许俄罗斯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但战争发生在乌克兰的土地上,乌克兰依旧是最大的受害者。

对俄乌两国来说,通过谈判迅速解决问题,全面停止战争,或许是唯一“体面”的结局。乌克兰不再谋求加入北约保持中立,换取俄罗斯和西方国家共同的安全保障,将损失控制在最小,这样的结果显然是对各方都有利的。

本文由知事 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