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事 

智能媒体创新疫情服务,助力新闻舆论工作

知事

关注

原标题:智能媒体创新疫情服务,助力新闻舆论工作

一、新冠肺炎疫情考验新闻舆论工作

2020年庚子春节期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席卷了中国大江南北,牵动了亿万国人的心。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瑞士时间2020年2月28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日内瓦宣布将新冠肺炎全球风险级别提至最高级别“非常高”,新冠肺炎疫情成为全人类面对的共同挑战。

病毒肆虐,举国抗击。疫情防控既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举全国之力战“疫”,为人民的生命健康筑起了坚实“长城”,也以世所罕见的领导力和组织动员力展现出“负责任大国形象”。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新闻舆论工作同样也是一次能力大考。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工作在新冠肺炎战“疫”中切实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加大宣传舆论工作力度,统筹网上网下、国内国际、大事小事,营造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环境氛围。我们规范和完善信息发布机制,深入宣传党中央决策部署,充分报道各地区各部门联防联控的措施成效,生动讲述防疫抗疫一线的感人事迹。我们广泛普及疫情防控知识,引导人民群众正确理性看待疫情,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和防护能力。我们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特别是群众的集中诉求,不回避矛盾,积极推动问题解决。我们改进和加强对外宣传,运用多种形式在国际舆论场及时发声,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及时揭露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污蔑抹黑、造谣生事的言行,为疫情防控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

二、智能媒体战“疫”新闻舆论工作创新与案例

疫情期间,国家工信部特别发布《充分发挥人工智能赋能效用,协力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倡议书》,倡议进一步发挥人工智能赋能效用,组织科研和生产力量,把加快有效支撑疫情防控的相关产品攻关和应用作为优先工作。在全国各地,人工智能正在加入“防疫战队”助力疫情防控。在防疫宣传舆论战线,快速发展的智能媒体同样在新闻宣传信息采集、内容生产、舆情分析、内容分发、鉴谣辟谣以及新闻播报等诸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疫情信息实时智能采集

与2003年的SARS非典时期不同,互联网平台是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主要的“信息源”,传播环境也从传统媒体全面转向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在这种媒体环境下,更权威的信源、更便捷的获取渠道、更细颗粒度的内容分类,考验着媒体的专业性及智能化编辑的适用度。在信息采集环节,人工智能可以助力媒体实时识别疫情新闻线索、发现新闻热点、获取多形态的疫情新闻素材。

新浪作为此次疫情最主要的舆论场和信源之一,疫情期间平台上信息爆炸性增长、新闻热点频繁更替。在疫情新闻采集方面的积极创新,让新浪有效应对了疫情信息高效采集的严苛需求。

鹰眼平台通过基于账号、关键词等特征的自动化抓取,可第一时间集成疫情资讯“内容池”。在疫情的发酵和爆发期,鹰眼平台基于历史热点事件传播周期分析,对诸如“双黄连可抑制新冠病毒”、“大理扣用重庆防疫口罩”等关键词的用户消费行为进行热点预判,保证第一时间向用户分发相关热点内容。

在此基础上,鹰眼平台对上述庞大量级的内容进行智能化分析及处理,借助内容信息抽取(实体抽取、关系抽取、属性抽取)构建相关事件知识图谱,提取颗粒度更细的主题标签体系(如科普、境外疫情、复工复产等主题),并通过频发的疫情热点内容对标签体系进行模型训练,持续优化内容的自动化集成效率。

基于这些标签模型,新浪可快速聚合出用户重点关注的主题内容,同时,通过深度学习,挖掘相关主题的衍生话题。如通过“疫情发展/个别特案”主题,可进一步发现日本钻石公主号染病人员、买菜传染、新生儿传染情况等子话题;通过“疫情跟进”主题,可采集仁爱医院院长回应口罩使用情况、湖北主持人戴口罩播报、6毛进价口罩卖1元被罚将重启调查等衍生话题;通过“国际反应”主题,可发现各国撤侨类新闻等;通过“防护常识”主题,采集包括消毒、隔离、口罩佩戴等在内的相关内容。

同时,在资讯服务方面,截至目前,新浪新闻App“抗肺炎”频道也已推出包括境外输入、复工复产、开学复课、海外日记等多款主题化内容服务,进而为用户提供更具个性化的防疫资讯及措施,提高资讯到达率,为科学防疫贡献媒体的力量。

2、疫情融媒新闻智能生产

在抗击新型肺炎疫情报道中,人工智能在新闻生产环节实现了多方向应用,主要包括智能化视频编辑、可视化新闻等,助力各媒体单位防疫宣传的提效降本,同时极大丰富了疫情报道内容产品形态。

新华社“媒体大脑”数据显示,从2月2日至2月20日,31个省市自治区,共计992家媒体机构在“媒体大脑”MAGIC平台上合成了20万条视频内容。疫情报道机器人、数据新闻机器人、直播拆条机器人、海报视频机器人、字幕生成机器人为新闻机构最常用的媒体机器人TOP 5。其中,排名第一的疫情报道机器人是新华智云近期紧急开发上线的一款媒体机器人。该机器人主要针对主流媒体在疫情报道中大量生成数据可视化新闻,以及对疫情发布会进行内容生产和报道的需求,提供可视化、发布会智能拆条、海量疫情媒资等神器,帮助媒体记者提速疫情报道,深挖数据背后故事,快速向受众传播有效信息。

封面新闻通过智能拆条技术,快速将疫情新闻点精炼为群众喜闻乐见的短视频形态,成为本次疫情报道中的短视频新闻创新案例。2月1日,封面新闻上线“30秒频道”,将大量的重要新闻发布以秒级速度进行拆解,内容主要以现场最核心的新闻点为主,每天为用户提供上百条小视频内容。封面新闻能够每天实现小视频量产百条而毫无压力,核心就是智媒云技术。人工书签、智能卡点、智能拆条,通过视频与技术的结合,内容新技术新岗位完成了视频生产流程的云创作与云创新,让短视频的生产力充分爆发。

在疫情新闻报道可视化方面,多家媒体机构通过智能可视化技术创新报道形态,充分发挥了形象思维的表达优势,减轻受众的认知负担,帮助受众更好地理解疫情发展。例如,新浪新闻App的疫情地图产品因其直观呈现各地疫情数据,不仅被众多个人用户广泛传播,很多企业App也选择接入新浪疫情地图H5链接,截至3月8日,新浪疫情地图已累计为用户提供服务超过19.1亿次,成为全网最受欢迎的疫情地图可视化产品之一。

财新网在疫情期间派出多人团队前往武汉,从前线动态、救援、交通、医学、民生、地方疫情、评论等多个角度关注疫情,并使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疫情报道,创作了《了解你附近的“武汉肺炎”定点医院》等可视化数据新闻,读者通过地图定位了解离自己最近的定点医院位置。北京大学可视化与可视分析实验室制作了一系列通过数据绘制的主题交互地图,如“疫情零新增确诊人数地图”“国际疫情态势地图”“国际疫情态势可视分析平台”“疫情晴雨表”等,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疫情发展变化。

3、疫情智能舆情分析应对

新型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各大媒体网站、社交平台上疫情有关话题热度持续高涨,互联网上话题数量之大、传播速度之快、内容更新之迅速,都对舆情分析和舆论引导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舆论历来是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舆论场也是抗击疫情的主战场。疫情发生以来,各级主流媒体上下凝心聚力,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宣传工作,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全力打赢舆情防控阻击战。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助力疫情舆情应对的典型案例来自北京瑞莱智慧科技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共同研发的RealAI “新冠肺炎疫情AI话题分析平台”。这是一款创新采用人工智能对当前疫情话题进行检测和分析的网络工具,可通过多渠道对海量媒体信息进行自动抓取,实时信息采集、自动内容识别分析,支持公众在海量信息中汲取有价值的疫情资讯,帮助用户随时把握疫情最新变化。此外,该平台还可自动识别近期热点话题,进行新闻追踪和话题导向、分析地区关注度变化,为用户第一时间推送全网话题最新动态,满足用户对监测疫情舆情、实时追踪舆情动态的需求,为作出正确舆论引导提供分析依据。值得一提的是,该平台基于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计算机系推出的WarpLDA主题提取算法研发,而基于蒙特卡洛EM算法,WarpLDA在访存效率、并行度方面相比传统的Gibbs采样算法更有优势,可用于上亿级别文本的主题提取。

4、防疫信息智能精准分发

人工智能技术一直都是新闻分发领域的提效“神器”,智能推荐分发模式通过用户画像与用户场景识别,将内容、用户与场景三者进行个性化匹配,以实现内容分发达到 “千人千面”的效果。疫情期间,无论是疫情热点内容层面的快速轮换,用户信息接触行为和心理的重要变化,或是信息场景的特殊转化等都会出现重要变化,而个性化推荐算法能更好应对上述变化,针对当前疫情环境下人们的个性化疫情资讯需求进行精准的内容分发。

疫情期间,智能化的分发不仅要覆盖到全网疫情热点,更要关注到个体用户的信息需求痛点,继而为用户提供便捷的资讯服务。新浪的智能分发依托其多年积累的庞大用户数据和内容数据,可根据用户标签进行个性化推荐,同时,深度学习技术也可根据用户疫情期间的关注行为变化,学习更多用户更深层次的信息,将知识图谱和用户的行为数据相结合,通过多平台数据分析用户内容消费习惯,把握用户需求的动向,即时更新用户标签,进行更为精准的推送,主要可分为基于用户来源渠道的个性化推荐、基于地域主题的个性化推荐、基于内容消费场景的个性化推荐这三种推荐模式。

人民网与AI创业公司妙笔智能合作,上线了妙笔抗疫新闻机器人,凭借其新闻数据分析和文本生成相关技术,通过“微信个性化订阅+机器推送”方式为全国网民带来权威、准确的专属个性化疫情新闻,免除了人们反复查找信息以及海量与自己不相关信息的困扰,很好地满足了大众对新闻资讯的定制化需求,提升信息推送的精准程度。

5、智能高效鉴谣辟谣

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一些不实文字、图片和视频也利用人们的恐慌情绪在网上广泛传播,这些谣言不利于防控疫情,还会引起恐慌情绪。在鉴谣辟谣方面,各平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积极构建互联网实时疫情辟谣平台,强化了信息准确性,让疫情谣言无所遁形。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新华社客户端、新浪新闻、腾讯新闻、丁香医生等平台均上线了新冠疫情辟谣频道或专题页面,部分平台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开展智能识谣,再通过社会化辟谣网络开展疫情谣言的高效治理。例如,腾讯的“较真”辟谣平台通过深度学习、实时推理、比对与自动识别、建立谣言分级预警机制等技术对各方面、各类信息进行分析,涉及热门、视频、食品安全、医疗健康、社会民生等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保持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题的高强度和高质量运营,处理多起网络谣言。

新浪新闻App抗肺炎频道推出的甄别辟谣专题向社会公布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谣言榜”,按照热度对全球范围内出现的不实消息、传言乃至谣言进行公布,用户可以在这里“看真相”,了解最新的辟谣信息。封面新闻推出了“斩谣台”大型辟谣专题专栏,针对疫情各类谣言第一时间实时权威发布辟谣信息,对谣言各个击破。

6、疫情新闻智能主播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所有人都戴上了口罩,而有一群“特殊”的主播却无需用口罩遮住他们的笑容,他们就是人工智能虚拟主播。本次疫情期间,多位人工智能虚拟主播上岗,成为疫情新闻战线上一道不一样的风景。

科大讯飞人工智能虚拟主播利用讯飞的语音合成、图像处理及多语种技术,可实现多语言的新闻播报,并支持文本到视频的自动输出,是全球首个人工智能多语种虚拟主播,可在中、日、英、韩等多种语言和方言中随意切换。为支持全国各地的疫情信息及时发布,科大讯飞免费开放了虚拟主播“小晴”的授权使用。目前,新华网、东南网、金华电视台等多家媒体与科大讯飞达成合作,将虚拟主播用于疫情信息播报。以福建新闻广播为例,科大讯飞虚拟主播“小晴”已经有了自己的“系列问答”栏目,以更轻松愉悦的形式向大众科普热点问题。

中国经济网于2月1日起每日推出《你需要了解的防疫小知识》系列短视频,由网站自主研发的虚拟主持人进行解读。该系列作品以感染病毒的症状特征、传播特点、日常生活防范措施等科普知识为内容,利用人工智能、虚拟主播形象、AI语音生成等创新技术,借助数字技术和远程协同,高效快捷的完成内容制作和传播,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第一期《你需要了解的防疫小知识|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推出当天,阅读量迅速达到10万+。

三、智能媒体战“疫”总结与展望

在这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信息战中,智能媒体为疫情信息的实时更新、高效传播搭建起了高速通道,以技术提升信息传播的高效性,以多手段提升内容形式的丰富性,极大地提升了媒体在新冠疫情中的新闻工作效率,同时助力疫情的舆情引导和宣传工作,创新防疫信息服务,为疫情防控创造了新思路,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发挥了重大的赋能效用。

首先,智能媒体极大提高了新闻宣传工作的效率。人工智能技术被更全面、广泛地应用到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等全环节全链条,推动了疫情新闻报道的形态创新和产品创新,极大地提升了疫情新闻工作的质量与效率,推动了传统新闻报道的范式升级。第二,在助力疫情舆情引导应对方面,智能媒体能针对当前互联网舆情传播,基于实时大数据分析和AI建模,协助政府部门和公众了解疫情实时动态、把握互联网信息舆论走向,从而赋能舆论引导工作,助力全力打赢舆情防控阻击战。第三,在创新防疫信息服务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助力媒体机构提供了一系列创新产品和创新服务,如疫情可视化地图、智能科普问答、信息甄别辟谣、实时动态播报、求助信息征集等,极大丰富了信息服务的内容形式,为重大疫情防控的内容传播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

与此同时,人工智能技术在本次疫情防控方面发挥的关键作用远不止新闻宣传工作,其在药品筛选和疫苗研发、病情预测、发热检测、病理诊断、居民排查、隔离监控、医疗物资保障调度等诸多方面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智能媒体集结抗“疫”,集中展示了媒体智能化发展的创新空间和发展潜力。这也仅是人工智能赋能传媒生态全面战略升级的开端,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深入渗透媒体行业的方方面面,一场智能媒体变革势不可挡,充满想象的智媒时代正在加速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