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事 

江宁探案实录:“嘉峪关出土罗马烛台”疑云

知事

关注

文|江宁婆婆

原标题:江宁探案实录:“嘉峪关出土罗马烛台”疑云

作者:江宁婆婆

大家好。事情是这样的。

前两天呢,有位微博博主爆了个料,大意是说某件在甘肃酒泉发现的文物下落不明了,这位博主还十分确信的表示这件“文物”“当然是被卖掉了”。

而这位博主引述的内容也并非其捏造,而是引自豆瓣:

这起事件随即引起了广大历史爱好者(包括我)的关注。毕竟,如果真的有这样一件重要的文物居然下落不明了,这种事是一定要一查到底的。

很快,涉事的相关主管部门,酒泉市文物局做出了公开回应:

文物局的回应中说明了三点:

1、酒泉的文物档案里查无此物。

2、所谓“国博甘肃展借调该文物未果”事件查无此事。

3、所谓“酒泉九十年代出过的图录”就只有一本《酒泉文物精萃》,查无此物。

于是这事儿就离奇了。

然而群众的力量还是强大的。

在@动脉影 @宅宋喵 @考古君 @文物医院 等等业界大佬的关注下,这个“文物”的出处之一浮出水面。

1986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丝绸之路》,编者关蔚然。

在这本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画册里,将这个“文物”称之为“魏晋墓出土的铜制波斯杂技俑”。

然后我也掺和进来了。我大概搜了一下,除了《丝绸之路》外,著名历史学者葛承雍教授2015年在《故宫博物院院刊》发表的文章《从出土汉至唐文物看欧亚文化交流遗痕》中曾经详细描述过这件“文物”:

葛教授在开篇第一句话就明确指出了此物件的出处:甘肃嘉峪关魏晋墓。

事情到了这里似乎就快差不多了,下一步无非是问问嘉峪关方面,这个东西到底现在在哪里。

然而事情如果这么简单,我也不会专门码一篇文啊。

很快,甘肃省文物局做出了一个非常详细的回应:

这个回应水平非常高,也说明了几个非常关键的内容:

1、酒泉和嘉峪关没有发现过这个“文物”,甚至连类似文物都没有发现过。

2、省文物局和葛承雍教授联系了,葛教授表示他也没见过这个“文物”。

3、所谓“国博甘肃展借调该文物未果”事件确定查无此事。

这就很有趣了对不对?

然后我仔细对比了一下豆瓣、微博上的爆料图,1986年出版的《丝绸之路》里的配图,葛承雍教授文章的配图,发现了一件更有意思的事情。

下图从上至下分别是豆瓣、微博上的爆料图,1986年出版的《丝绸之路》里的配图,葛承雍教授文章的配图

我把这三张图放在一起对比了一下:

聪明的你一定也看出来了,没错,这三张其实是同一张。左右两张都是从中间那张有红色底布的照片修改出来的,左右两张的背景尤其是底座周围有非常明显的PS仿制图章和涂抹的痕迹。三张图不但可以完美重合,甚至连光线和噪点也完全一致。

而中间那张“原图”,就是来自于1986年出版的《丝绸之路》。

到这时候我感觉再继续“网络破案”就不大现实了,毕竟1986年连windows都才诞生没多久。

机缘巧合,棒棒糖放暑假了,我中午要送她去图书馆看书。

作为中国第三,亚洲第四,全国文献古籍收藏量领先的南京图书馆,会不会顺手给我一个惊喜呢?

这张图不是我拍的

(上图不是我拍的)

我跑到“典藏文献阅览室”

然后借阅到了这本只比我小一岁的《丝绸之路》。由于这本书太过古老,不能借走,只能在阅览室看。

然后果然找到了这张照片:

我仔细看了一下目录,也明白了葛承雍教授为什么会认为这个简介上只写了一句“魏晋墓中出土的铜制波斯杂技俑”会是来自于甘肃嘉峪关魏晋墓:

在这个42页之前的一页里,也明确提到了“魏晋墓”的地点:

更为有意思的是,这本1986年出版的图册后面,还有完整的英文标注。而这个英文标注的内容居然比中文的多了一句话。

Figurine of Persian acrobat in bronze unearthed from Wei-Jin tomb.This figurine is being published here for the first time。

“魏晋墓出土的波斯杂技演员铜像。这座雕像在这里是第一次被发表(公布)。”

也就是说,这个“文物”,是这本1986年出版的《丝绸之路》首发。

而我之前认为比较可靠的信源,葛承雍教授的文章里关于这件东西的全部信息,显然也完全来自于这本图册。

唯一一张照片,唯一一个信源→_→1986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丝绸之路》

好了,正如甘肃省文物局所说,现在一切的悬念揭晓,就要看这本《丝绸之路》的几位编著者:

主编:关蔚然

摄影:武纯展、李生材、安克仁等

主笔:宋晓梅

只有他们能给我们答案了。

但是我觉得其实还有一个办法。

所有的侦探小说都会告诉你,排除一切的不可能,剩下的无论看起来多么不可思议,也是真相。

这句话在实践中确实是有用的。

既然《丝绸之路》里明确说了,这个“文物”是来自于甘肃嘉峪关东北魏晋墓中,那么,古墓发掘报告?

神奇的南京图书馆果然不负盛名。

同样是来自文物出版社,出版时间是1985年的《嘉峪关壁画墓发掘报告》。

这本书年龄和我一样大,所以装订比那本丝绸之路还要古朴,布包边,打开必须非常小心。

在开篇的墓葬综述里,明确提到了这本书所记载的就是《丝绸之路》里所说的1972年发掘的那八座嘉峪关东北方向的魏晋古墓。

这份报告里写明了当时这八座魏晋墓里的所有发现物,包括壁画、玉器、铜器、金器、银器、铁器等等。我看了看铜器那一栏。

没有提及此物。

其他的铁器、金器等等也未提及此物。

详细介绍里也未提及此物。

所以1972-1973年挖掘的这八座魏晋古墓,确认可以排除发现那座烛台的可能。

公开资料显示,1972-1979年期间,甘肃省和嘉峪关文保部门一共抢救性发掘了十余座魏晋古墓,但目前资料可查的发掘报告中,均未提及那座烛台。

这也就是甘肃省文物局的回应中为何会非常确定的说,“新中国成立以来,酒泉和嘉峪关等地区开展的考古发掘活动中均未出土过类似文物。”

而当我此时再回过头去看葛承雍教授的文章时,一切似乎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印证。

请注意上图红线后面那段。葛教授一句话就指出,(《丝绸之路》原文中)记录的名字“波斯杂技俑”是“误判”,这座烛台具有典型的罗马风格造型。

即便是我这种历史弱鸡,都能看出来这个东西他怎么看都是个烛台,绝不是在表演杂技的俑,表演顶大灯吗?“波斯杂技俑”这个名字,有些外行的过头了。任何一个略微有点基础历史知识的,都不可能把这个东西看成波斯杂技俑。

而古墓发掘报告中对于现场还有这样的描述:

这批魏晋古墓几乎全都被盗过,“墓中残留铜器甚少,形体多残”。好了,你再看看这个烛台:

是不是感觉这东西,保存的有点过于好了?简直是好过头了?

如果它真的出土于嘉峪关魏晋墓中,那么只能是1973年至1986年之间发现的。而这个时期,如果真的有保存如此完好,具有如此重要历史价值的铜器被发现,会等到1986年的这本画册“首发”?我看了看其他发现的铜器记录,保存的比这个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然后还除了这本画册的这唯一一张照片外就前无影后无踪了?1986年前查无踪迹,1986年后也查无踪迹?

甚至在这本《丝绸之路》里,这件东西的画风也显得非常突兀,它是整个嘉峪关段里唯一一个摆拍(此处的摆拍是褒义词)的文物。

如此重要的“文物”,发现之后一直秘而不发,甚至连发掘报告里都没有写,然后1986年突然出现给《丝绸之路》的摄影记者拍了这唯一一张照片,然后又继续秘而不发,到现在几十年过去了连第二张照片都没有。

解释不通的,这么写小说要被读者打死的那种。

好了,我的考证就只能到这里了,虽然还是没有明确答案,但是我们距离答案其实已经很近了。

甚至我几乎可以做出一个大胆点的假设了。

但是我不敢说,嘿嘿。

总而言之呢,最后的悬念,就看《丝绸之路》的各位编著者、摄影师们能不能记得这张照片的出处了。

本文由知事 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