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事 

吴谢宇案《人 危险的绳子》

知事

关注

文|没药花园

原标题:吴谢宇案《人,危险的绳子》

来源:没药花园 

这是答应你们写的吴谢宇案,抱歉,本来说会周六发,由于斟酌一些问题,拖到了现在。

本文是基于此前发过的关于本案的《内情一》和《内情二》的讨论。

第一篇的链接:北大弑母案独家内幕(一):婚外情

第二篇的链接:吴谢宇案完整时间线

我会基于那些信息,回答一下以下问题。

  1. 为什么说本案不是高智商犯罪或者完美犯罪?

  2. 吴在发短信给舅舅前的半年中,为何不逃亡海外?

  3. 吴为什么不分尸?

  4. 吴为什么要在2015年年底给他和母亲订一系列火车票?

  5. 吴为什么弑母?

01

不少人把本案称为完美犯罪或者高智商犯罪。但它到底是吗?

[Moyao]:不是。

先说说完美犯罪。

我在2017年《头顶烈日,站在黑暗中?》一篇写过,如果他能分尸成功,并且后续一系列事情处理好,那么可能根本没人发现谢天琴去世,也无案可查。如此一来,自然可以说是完美犯罪。

但我这么说的前提是“如果”。事实上,他并没有处理好这些事。

什么是完美犯罪?现实中有吗?

首先,现实中几乎很难找到完美犯罪的案例。一起完美犯罪,旁人可能根本不知道有人死了,或,无法判断是不是他杀,或,无法判断凶手是谁。

所以,如果现实中存在完美犯罪,代表了没有侦破。除非某天罪犯自己主动坦白,否则旁人对作案经过也一无所知。

那种把作案经过都描绘清楚的完美犯罪只能在小说里瞻仰一下了。

从犯罪的完成度来说,最高级别是:

  1. A死了,B是凶手,但永远没人发现尸体以及犯罪的存在,至多只能报失踪。

  2. A死了,B是凶手,尸体发现了,但警方找不到他杀/犯罪的痕迹,以自杀或者意外结案。

  3. A死了,B是凶手,警方找到尸体了,也认定谋杀,但从头到尾都没有怀疑B。

如果不是流蹿作案、随机作案,要做到这一级别是极难的,不仅需要完全抹去证据,还需要掩藏动机、利益相关,以及很强的心理素质和表演天赋。

第二级别的犯罪:

A死了,B是凶手,警方怀疑B,甚至大家都知道是B干的,但没有证据定罪。譬如B有完美的不在场证明,或,B没有留下任何线索。

哪怕检方把案子弄上了法庭,B也会因证据不足而脱罪。

(前提是,B的心理素质强,能扛得住审讯。)

我认为只有那些在遇到很强的侦破力量时依然能成功的第一和第二类,才能算得上成功犯罪。

第三级别的犯罪:

A死了,B是凶手,警方怀疑B,也掌握了大量证据,但B跑了……

第四级别的犯罪:

A死了,B是凶手,警方怀疑B,也掌握了大量证据,B很快被抓。

吴谢宇大概只能算第三类,和完美犯罪完全搭不上边。

那么本案算高智商犯罪吗?

2017年我采访了上海的冰柜藏尸案,凶手朱晓东目前已被判死刑。以前写过的报道可读《冷血动物》

虽然吴谢宇和朱晓东是截然不同的两类人,但两者在作案手法上却极为相似。

一,两人都是预谋杀害身边没有防备的、信任自己的亲近之人,一个是妻子,一个是母亲。

二,两人都采用在家中(亦是犯罪现场)长期藏匿尸体的办法。一个是藏在冰柜中三个多月;一个是直接放在床上,用保鲜膜和活性炭等除味,长达六个月。

三,两人网购作案工具,留下证据。朱晓东网购冰柜,而吴谢宇通过支付宝34次购买活性炭,19次购买塑料膜、防水布、墙壁贴纸、真空压缩袋等,以及摄像头……

四,两人都曾在藏尸现场安装摄像头,以便随时随地监控尸体是否被人发现。

五,两人都在杀人后以死者的名义筹钱。朱晓东是用妻子的账号在网上进行多笔贷款,而吴谢宇则是向母亲的亲朋好友借钱。

六,两人都曾冒充当事人和其他人保持联系,拖延案件被发现。朱晓东冒充妻子给妻子的家人发短信、微信,骗了两位老人三个多月;而吴谢宇的则用短信、伪造签名等方式骗了死者生前的单位和家属。

七,两人在作案后都选择过一种放纵的生活。朱晓东在逃亡期间和多名女性约会、出行、开房,买名牌,高消费。而吴谢宇在逃亡期间找性工作者同居,在酒吧当男模,有媒体报道称他穿阿玛尼等名牌,和他学生时期朴素的形象截然相反。

朱晓东读书时学习不好,初中毕业后一直在当售货员,他本人应当谈不上高智商。我似乎也从没听人把这起案件称为高智商。

既然两者作案手段如此相似,我们不能因为吴谢宇考上过北大,他本人智商高,就认为他的作案手段是高智商的。

杀害对自己毫无防备、最爱自己的人,并不需要智力。他们只是精于说谎,在藏尸和欺骗死者家属时,耍了小聪明。

02

吴谢宇为什么不逃出境?

[Moyao]:他不想走。

从谢天琴于2015年7月11日去世,到2016年2月14日她的尸体被发现,在这7个月中,吴谢宇没有遭到任何外界的怀疑,一直行动自由。

他完全可以在这期间出境。

吴谢宇是福建人,曾计划留学,再加上出国对他来说可能是个好选择,所以在他消失的那三年,许多人(包括我)都怀疑他在给舅舅发短信前已经打点妥当,通过偷渡去了其他国家,所以没有出境记录。

但最后他在重庆被抓,完全出乎我意料。

他为什么不走?是因为走不掉吗?

我相信是他自己不想走。

理由一:尸体被发现的时间基本是他自己决定的。如果没来得及打点妥当离境,他完全可以不发那条短信,用更多时间去准备。

据媒体报道,2016年2月5日,吴发消息给舅舅:我和妈妈回来了,在莆田车站接我们回家。

吴舅舅所言,这是在他主动询问母子是否回国过年后,吴谢宇才回的短信。

那吴谢宇是瞒不下去了才这么回复吗?我不这么认为。

他完全可以找借口继续搪塞,比如春节美国学校没假期回不来。舅舅哪怕心底有很大的疑虑,也不至于想到去教师公寓破门而入。

他选在这个时间点引导他们发现尸体,说明他并不需要更多时间,他已经准备好了。

理由二:通过知情人了解,在2015年以前,已经极少人还采用几十年前那种秘密方式(坐船、集装箱、走偏僻小径、藏后备箱等方式)出境了,从事蛇头这职业的人也极少。

一般想偷渡的是拿正经签证,混入旅游团,到了境外脱团。若拿不到理想的目的地的签证,可以先正常出境去那些容易签的国家或者免签国。

采用秘密出境的一般都是被通缉的、有案在身的、用正常方式出不了边境的人。

但吴谢宇在2016年2月14日以前是完全自由的。

据悉,吴谢宇当时持有一本有效护照。也就是说,他在这半年多中,完全可以拿护照正常出境。

哪怕没有有效签证,也完全可以先去一个免签国或者落地签国家。

有人会说,正常出境会留下记录,如果知道他在哪个国家,可能依然会被通缉。确实如此。但他在国外被发现和被抓捕的几率,显然比留在国内小很多。

吴谢宇明明可以离境,却没有。这指向一个答案:他不想。

他为什么不想逃?

这又让我想到了朱晓东,他在杀妻至“自首”的那三个月中,也是行动自由的。他甚至出境去韩国玩了一趟。但背负命案的他在旅游完后,又回上海来了。

吴谢宇为什么不想逃出国?和,朱晓东为什么不想逃出国?或许有相似的答案。

03

吴谢宇为什么没有分尸?

[Moyao]:没必要。

我曾写过,如果吴谢宇能成功分尸,并让尸块消失,这起案件可能永远无人察觉,他的未来是开放的,有多种可能。

但一具尸体藏在家中,他的未来就是闭合的。哪怕这两年尸体不被发现,等到房子拆迁那一天也会发现(据报道,拆迁已在计划中)。这意味着无论吴谢宇未来取得什么成就,生活多幸福,他的人生都会因为母亲的尸体被发现而毁于一旦。

那么吴谢宇为什么不分尸或做其他尝试来销毁尸体呢?

据媒体报道,吴谢宇在2015年6月就已经在淘宝上购买了大量刀具和其他工具。

2015年6月底,吴谢宇购买了刀具、防水塑料布、防油桌垫、干燥剂、防潮剂、抽湿器、防霉包、真空压缩袋抽气泵、隔离服、医生护士服等,其中仅刀具就购买了剔骨刀、菜刀、手术刀、雕刻刀、手机贴膜用刀、锯条等多种。

这些工具指向分尸的意图。

但他并没有分尸,反而在杀人后仓促网购其他材料来保存尸体。

2015年7月12日到7月23日

吴通过支付宝34次购买活性炭,19次购买塑料膜、防水布、墙壁贴纸、真空压缩袋等,以及摄像头……

对他放弃分尸的一种解释是:分尸比他想象的难度更高/动静更大,无法完成。

另一种解释:他于心不忍,想给母亲保全尸体。

这两个解释或许是他放弃分尸的一小部分原因,但不会是主要原因。

如果分尸真的那么关键,他完成这一步就可以实现逍遥法外,他会畏难吗?会退缩吗?我想不会。

我在写《南大碎尸案》时,写过下面这段话:

如今,中国二线以上城市普遍人口、房屋、监控密集。所以我们看到在中国城市中的作案,分尸是很常见的毁尸灭迹的手段。在农村则主要是丢弃枯井、荒野,就近掩埋等等。

分尸过程对于非变态凶手来说,必定要克服气味、场面、触感带来的恐惧、恶心等一系列心理障碍。

但我读到一篇论文提及,女性凶手中采用分尸的竟然也很多。这只能说明,到了关乎生死这一步,人的底线和胆量超乎想象。

一些柔弱、胆小的女性都可以在关乎生死的时刻举刀分尸,吴谢宇应当没有体力和胆量的障碍。

从他在作案前就买好分尸工具、以及镇定自如欺骗母亲和他人看,他也不像会“不忍下手”。

我写过,朱晓东把尸体放入冰柜的最初目的是拖延时间,以便让自己能赢得一段时间去挥霍和享受后再去死。(当然,他享受快活了不想死了,是另一回事。)

我相信吴谢宇也一样。他最初买那么多工具想分尸,并不是期望脱罪,而是认为分尸后便于带出去抛尸或者塞进冰箱,以拖延尸体被人发现。

当他真正面对这具尸体时,面对着分尸难度很大/动静很大,可能会把现场搞得一塌糊涂,过程很瘆人……等问题,转念一想,为何不用其他方式保存尸体呢?反正他只是想给自己在死前赢得几个月时间而已。

从拖延时间的角度,分尸和藏尸效果是一样的,但后者更方便。

综上,无论是有护照却不出国,或者,能分尸却没分尸,都指向一个答案:他并不期待弑母后完全掩盖罪行,拥有一个未来。

04

吴谢宇为何不想脱罪?

[Moyao]:这是一次非理性的带有自毁性质的谋杀。

有人猜测,吴谢宇是为了这144万弑母。这完全说不过去。哪怕说朱晓东是为了骗贷几十万杀妻子,我也不这么认为。

我觉得这过程是:厌世在先,有自毁的冲动,想要最后放纵一次,然后才想到搞钱。杀人的念头既出现在想自毁的时刻,也出现在想搞钱的时刻。

吴谢宇骗取母亲的亲朋好友144万,这个数字真的多吗?一个北大毕业生毕业后几年内挣不到吗?他是一个聪明人,眼光会如此短浅?他想穿名牌,想嫖娼……难道一定要弑母这么极端吗?

理性作案会衡量利弊。但没有任何好处能抵得上如此巨大的代价,即,他母亲的生命+他自己的前途+人生+生命。

他弑母之举是非理性的。是他的心理撑到那一刻,撑不下去了。

我相信吴谢宇在作案前并没打算在作案后继续从前的生活轨迹——毕业,出国读书,事业成功。(尽管这种轨迹的延续性在理论上是有可能实现的,只要让尸体消失。)

吴谢宇从决定弑母那一刻开始就打算毁掉自己了。

如何毁掉自己?放弃追求了一辈子的学业、前途,成为杀人犯,堕落,最后自杀。

但吴谢宇和很多有自毁倾向的人一样,他们不甘心自己的人生在这个点结束。他希望在自杀前能“真正活一回”。

“真正活一回”对每个人而言都是不同的。譬如最近新闻中让九岁女童溺亡的那对租客,我在几天前写过他们是想看遍风景、挥霍完所有钱后再自杀。(关键词:千岛湖)

吴谢宇年纪尚轻,过去的人生太过单调、自律、苦行僧,所有时间都在学习。他还有很多事没尝试过,很多生活没享受过,譬如性爱,譬如奢侈的生活方式,譬如挥霍……

人的欲望是多么相似。

吴谢宇想做的事,在他母亲的眼里必然是肮脏的。

在他弑母后,他消除了精神/道德障碍,终于可以彻底地“堕落”。

吴谢宇要“毁掉”那个由母亲精心培养的自己,这不仅是从肉体上杀死母亲,也是从精神上杀死母亲,杀死她此生的梦想和寄托——一个引以为傲的完美儿子。 

05 

吴谢宇自毁性作案是否有其他动机,比如为了一个女子?

[Moyao]我认为没有。

首先,我以前分析过,他当时的经济没有问题,没有欠高利贷之类情况(如果欠了不仅警方很容易查,记者也很容易发现)。

那他是不是为爱情冲昏头脑呢?比如,有家人对记者说(猜测),吴谢宇是为了和女友在一起,遭到母亲反对,在争执中杀死母亲。

虽然有好几个网友自称是吴谢宇前女友,但都未经证实。她们也没有拿出有力的证明,比如两人的通讯、聊天记录、照片,证明他们恋爱过,哪怕证明一下自己真的认识吴谢宇。

目前媒体公布的相关女性就是吴在弑母后同居交往的性工作者X。

网上流传的X的情况应当都是假的。X的真实情况如下:

  1. 河南商丘某乡人士。(2016年媒体报道过)

  2. 出生于91年,比吴大三岁,狮子座。

  3. X在案发前生活在上海,并未在北京生活。在2014-2015年间,X只去过一次北京。那是在2015年4月末,她在北京只待了两个晚上。

    鉴于X的职业,她可能是给其他人提供服务,和本案无关。

  4. 在2018年时,X的微信号、旺信都放了她自己的头像,两张不同照片,但明显是同一个人。

    X的手机一直处于可打通的状态,无人接听;短信可送达,但不回复。

在吴谢宇被捕后不久,我再次查看这些账号时,发现了一些变化。

X的微信之前可以加好友,但不通过,现在变成“对方账号异常,无法添加朋友”。我查了下,网上说,这代表账号被封了。

随后我发现她的旺信和支付宝的头像消失,旺信搜不到账号,支付宝变成未实名。

X和吴谢宇在案发前是否相识?

目前有两种情况:

情况一,X和吴谢宇是在案发后才认识。吴谢宇选择了上海,在那里通过招嫖等方式认识了X,并与其同居。

这符合2016年媒体的报道:吴到了上海以后认识了一位性工作者……

情况二,X与吴谢宇在2015年或更早就通过网络相识。他们在2015年4月

在北京有过一次(只有两个晚上的)见面。吴为了能和她恋爱和结婚,不断向家中要钱,和母亲发生矛盾,加上本身和母亲之间存在的深层次冲突,最终弑母。而弑母后,他带了钱去上海找X。

这似乎间接符合《南方周末》中的描述。

在谢家邻居刘辉的记忆里,谢家人从福州回来后曾叙说吴谢宇可能的动机。他们透露,在以母亲名义举债前,吴谢宇就曾向母亲和舅舅借了很多钱,到后来,连母亲都让舅舅不要借钱给他了。

刘辉还转述了一名谢家人当时的说法:吴谢宇借钱是为了向当时交往的女朋友提亲,他似乎还曾将其带回福州,谢天琴应该知道。

《南方周末》

《南方周末》采访的是吴谢宇舅舅的邻居。据了解,这个邻居是在三年多前听吴谢宇姨妈的丈夫说了这些话,真实性、准确性未知。

我个人倾向于认为是前者:X是和吴谢宇在案发后才认识,她并不是他作案的动机的一部分。

原因如下:

  1. X牵扯进刑事案,在警察的审问中依然说谎,把案发前认识说成案发后认识,并骗过警察的可能性很小、很小。

  2.  X和吴谢宇在地理上的交集极少。X一直在上海工作,并未在北京生活。吴谢宇此前并未去过上海。X只去过一次北京,只待2个晚。如果感情深到要借钱提亲、见家长、弑母,似乎只短暂见过一面不太可能。

  3. 以前我觉得吴谢宇在弑母后直奔上海是去投奔某人,不然他为什么去一个和自己无关的监控很严的城市?这次吴谢宇在重庆被抓,让我改变看法。他当时选择去上海可能只是单纯相信:人口多、地形复杂、和自己的过去没关联的大城市比较安全。

  4. 此前我以为吴谢宇是在2016年1月27-2月3日之间和X去了河南以后,才决定于2月5日发消息给舅舅,从而判断X对他的各项重大决定影响很大,可能是他的作案原因。

    但后来我才知道,他在2015年12月初就已经为他自己和(已去世)的母亲购买了2016年2月6日从福州回仙游的火车票。

    所以应该说,他是在2015年12月初,甚至更早就决定了,要在2016春节期间引导舅舅发现尸体。这时间早于河南之行(2016年1-2月)。

综上,我认为吴谢宇是在案发后去了上海,才通过网络等途径认识了X。

X不是他作案的动机。他弑母可能没有导火线。如果有的话,相信这时警方已经发现了。

我写过一篇:《假如房子倒了》。

如果房子倒了(一个人做出自毁的举动),可能有地基的问题(孩子基因、胎儿期和幼年与家庭的关系),有结构的问题(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事件,譬如父母离异、被霸凌、失恋、升学失败),也有外力(最后的导火线)。

但这三者都不是充分或者必要条件。

我认为在本案中,只有前两者,并没有外力。地基本身岌岌可危,再加上在成长中遇到的事,冲击了他的一些信念,让他无所适从。

旁人认为房子倒了是毁灭,但对于房子本身来说,反而是找到了力的平衡。

06

吴谢宇为什么自毁?

[Moyao]失望,洁癖和性

这个问题比较难说清楚,所以放最后。其实这也相当于问:吴谢宇为什么弑母?

✕✕一、失望✕✕

在我曾写过的冰柜藏尸案中,朱晓东在作案前曾有过至少两次自杀意图,都是想拉着前女友们一起死。

我分析他的颓废和自暴自弃是因为无法脚踏实地的生活,现实和梦想的差距太大。对于有些人来说,这辈子实现不了自己想要的人生,甚至距离越来越遥远,会感觉生不如死。

作案前,朱晓东刚刚失业,本来做了一辈子营业员,却连这个工作都保不住,30岁的人生跌入最低谷,看不到任何希望。

他总是想“死了算了”,但又觉得享受一把后去死才不冤。他想要的享受是什么样呢?找过去的女友(未证实一起去韩国的是不是前女友),穿戴名牌,上高级餐厅,住五星酒店,和各种女性厮混……

他杀死妻子,一方面想拉人垫背一起死,一方面也是为了最便捷地获得金钱,用于挥霍。

由于他杀人那一刻本来打算自毁,并没有考虑未来,所以他不会逃亡海外。他本来就贪图享受,更不会接受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所以他留在上海混吃等死,直到瞒不下去的那一天。

推荐阅读:白银案高承勇杀人是因为穷?凶手们想的恐怕是这个……

但吴谢宇当时的处境和朱晓东截然相反。从世俗角度,他的现实和理想没什么大落差,也没有走入绝境。

吴谢宇哪怕按部就班,哪怕不能出国留学,一年后就可以从北大经济系毕业,很容易找到一份理想工作。

所以,他们失望的也是完全不同的东西。

朱晓东的失望主要集中在对物质和名利的那种得不到、求不得,那么吴谢宇失望的是什么?

✕✕二、洁癖✕✕

我在2017年那篇的观点,至今未变:吴谢宇弑母,是因为他的人生被母亲的道德烈日照耀着,无法拥有自己的影子。可每个人都应该有影子(欲望)。

这个烈日是长久以来母亲对他的道德约束。

我在2017年的《头顶烈日》那篇中描绘谢天琴的词是“清高”、“道德洁癖”、“保守”(这几个词其实可以是褒义)。

当年就有一些读者不同意。有人写了几万字反驳我。他们觉得,仅从当时媒体的报道中,无法看出母子感情有什么问题,或者谢天琴是这样的性格。

2019年,吴谢宇舅舅在给媒体的一封公开信中写道:

我姐一生清苦、清贫,也有种清高,或者说是人格洁癖,从而注定了悲惨的结局。

央视网新闻

谢天琴对吴谢宇的影响,和我们理解的“管得严”不同。有的母亲对孩子管教严格,孩子吃饭、交友都要汇报,孩子觉得没自由。如果是这种严厉倒好办,孩子为了挣脱束缚,可以和父母吵架,考去离家远的学校,逃出国,甚至断绝母子关系,以此夺回自己的自由。

但本案中的那种道德/精神的影响是超越空间距离的。哪怕吴谢宇不和母亲生活在一起,甚至长久不联系,他也无法躲开。

为什么?

因为,母亲的精神世界已经成为了他人格的一部分。

一个人哪怕再厌恶,又如何躲避自己?只有把自己——一个复制品,以及母亲——一个模版,一同毁灭。

好几个人都说过,吴谢宇长得特别像谢天琴,像一个模子里印出来的。

我相信他有多排斥他的母亲,就有多排斥他自己;他有多厌恶自己性格中的一部分,就有多厌恶母亲。

我在2017年写过,从他弑母后到2/14前消失,他被媒体公布做的一切(骗钱、招妓)显然是在和母亲对着干。

而当他在2019年被捕后,媒体所公布的细节再次印证了这一点。

他在逃亡的两年中当男模、追求名牌、嫖娼……,是继续在和母亲以及母亲塑造的过去的自己对着干。

他是铁了心要成为过去那个自己的反面,无论是相貌,性格,身份,还是人生轨迹。

✕✕三、性✕✕

在我此前一篇文章背后,有位网友留言道:吴母花一生的心血为吴打造的象牙塔,被他的父亲轻轻一下就打碎了。(大意)

吴在初中时目击父亲和另一个他口中的“阿姨”有亲密举动,这对他造成了一定的冲击。(我没有说过这就是他反叛的原因,更不成为弑母的原因。)

房子倒了,如果是结构问题,意味着是一系列错误的力的累加。

父亲的举动让他看见了男人有违道德的欲望——可能会被母亲斥为“脏”的东西。但在他成长过程中,体会到的肯定不止这些冲突。

当他独自到了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北大这样开放的环境中,他自然会遇见更多样的人、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他开始察觉到自己内心的欲望:对金钱,对性等等的渴望。

我觉得在本案中,金钱是其次的,他内心最矛盾的是对性的态度。这从他弑母后所做的事可以看出来。

在2015年弑母后,媒体公布开的内容令人吃惊地充斥了许多和性有关的细节:“和性工作者同居”,“买大量假阳具”,“性欲强”,“拍性爱录像”……

而2019年被捕后,记者发现吴谢宇在酒吧在当男模。

聪明、健壮的吴谢宇,在藏匿过程中,完全可以靠智力或者体力吃饭,但他却选择男模这个职业——靠牺牲色相、陪笑、性服务吃饭。他母亲若在世,这大概也是她最为鄙夷和厌恶的一类职业吧?

他在弑母后所做的一切如同在报复和侮辱自己的母亲。

吴谢宇在童年时没有顽皮过,在少年期没有叛逆过……因为他的智商足以让他知道如何和母亲的标准保持一致,甚至超出标准。

这种高度配合一直持续到他读大学的时候。

吴谢宇读大学以前是什么样子呢?据媒体报道,他在男生宿舍从不参与黄色笑话,没谈过恋爱,显得对异性并不感兴趣。

于丽(吴谢宇高中同学)说,她甚至曾以为吴谢宇厌恶女生。此前曾有报道吴谢宇交往过一个性从业者的女友,并提出过求婚,这是让于丽非常不能理解的地方,“这是我最想不通的地方,我以为他厌女症。”于丽回忆,曾经吴谢宇说过“女人和成就比起来不算什么,女人不在我的人生计划内。”

《红星新闻》

所以,并不是我要追求刺激的话题,而是“性”是这个案件中无法避开的话题。

以前听过一句话,“能激起性欲的通常都是淫秽的、脏的。”

吴上了大学后,才发现母亲以及某方面的自己,与这世界格格不入。

更让他不安的是,他发现自己真实的内心其实更亲近父亲和世界上其他人,是背离母亲的。

他无法正视自己的欲望,变得自我否定,无法自处。他不知道该如何接纳死去的父亲的形象,和他自己。

他最终可能把这种内心的挣扎、痛苦和矛盾,归罪于他的母亲,对她产生厌恶和仇恨心理。

他要不选择一个“脏”的世界和“脏”的自己,要不选择母亲和她的象牙塔。

在他看来,这两者不能同时存在在这世界上。

弑母,便是他做出的选择。

07

案发经过

以下是我总结的案发经过:

当吴谢宇在大学里接触到与过往相悖的道德标准后,他的精神世界开始崩塌。

从他2013年写信给高中同学提及想自杀,到他在2014年开始放任自己,在宿舍整夜看网络小说而不去上课(《三联生活周刊》)……我认为这是一个连贯的、逐渐恶化的过程。

那个自律的、禁欲的吴谢宇,在一点点给自己的欲望解禁。

等到了2015年春季学期,他找借口退课,搬离学校时,他已经彻底“背叛”了过去的自己和母亲。

我倾向于认为这中间并没有发生戏剧性的事件,比如爱上不该爱的人等导火索。

他自然明白,弑母等于自毁前途(也可能是性命)。但他依然这么做,是因为他当时产生了厌世的心情。

我猜他在弑母前已决定,骗一笔钱,放纵半年,在2016年春节时让案件曝光后自杀。

他有没有考虑过在享受完半年后自首?

我认为没有。以他的性格而言,被一遍遍审问、交代动机、被审判应当是一件非常受折磨的事。

他时刻密切监视家中的摄像头,也是为了避免自己被捕。一旦他发现有人找到了尸体,会立刻自杀。

他或许已提前做好打算,用某种隐蔽的方式自杀,以留给世界一个谜团。

一切照他计划的实行:他骗到了钱,并用这笔钱以及他母亲的存款,完成他最后的愿望清单。

他去上海,是因为他觉得这个和自己毫无关联的大城市更适合藏身。

他此前或许没有和异性亲密接触的经历,所以性爱是他渴望体验的重要部分。由于剩下的日子有限,他不会去追求一个女孩,因为这对他来说太费时间了。寻找性工作者是为了能快速得到性。

(与之比较,他在重庆隐藏期间是没有自设期限的,所以他会追求普通女孩。)

2015年11月,在到达上海四个月后,他突然在一个月内连回两趟福州。

我认为他去福州标志着:他此时改变了主意,不再想自杀。所以,一些此前他可以置之不理的问题,现在必须回去处理。

  • 2015年11月4日 吴谢宇突然在网络购买第二天去福州的车票。这是他在弑母后第一次回福州。

  • 2015年11月5日 他乘坐高铁前往福州。

  • 2015年11月9日 他从福州回到上海。

回福州是很冒险的举动,特别当他住在家附近的酒店。万一遇见熟人怎么办?

所以他回福州,应当是不得不回。

他回去做什么?

我猜测了一些理由:

  1. 可能他此前安装的监控设施出了问题,需要修理;

  2. 可能他走时没开通网上缴费,而电力公司或者网络公司突然断电/断网,导致他无法监控,而他必须回去缴费;

  3. 可能他母亲早期的一笔定期存款之类的此时到期(没到期提前支取需要本人去);

  4. 可能他需要拿走家中落下的重要东西,比如照片相册等私人物品、牙刷等可能留下DNA的物品……毕竟,他如果最初打算在案发时自杀,他可能根本没考虑处理这些东西。但此时他若打算逃亡,就应该把自己的照片销毁,把生物信息抹去,正如同他抹去了自己的QQ、微信的内容。

……

(上一篇后面有网友问,如果他到2015年11月他已经不想去死,为什么不出境?首先,他在作案后第一时间没处理尸体,现在已经没机会了。他如果这时回到以前家中住下来分尸搬运,风险极高。尸体在那里,意味他没有未来可言,只能一辈子躲藏。这时当他想活下去,也没有理想可言,无非是多追求几天醉生梦死的日子,跑出国也没必要。)

奇怪的是,他在回到上海不到一个月,又去了一次福州。

2015年11月30日,他坐飞机从上海前往福州,

他入住的酒店离火车站和他家都不远。

2015年12月2日,他乘坐飞机从福州回上海

这次去的原因可能和上一次有关。

他在去福州以前,应当已经购买了假身份证。

他从福州回到上海四天后,就开始一系列匪夷所思的操作。

2015年12月6日,他通过网络订票,订的票如下:

2016年2月3日,从北京南到福州,乘车人为他自己和母亲

2015年12月9日,网络订票,订的票如下:

2016年2月6日, 从福州到仙游,坐车人为他自己和母亲

2015年12月14日,他再次网络订票,订的票如下:

2016年2月11日,从仙游到福州的D6206,坐车人为他母亲。(这票后来退了。)

网络订票的规定是,最早订票只能提前60天。所以,他几乎是候着时间,一旦开放订票了,立刻订。这说明他的计划比实际订票时间更早。

(注:有网友反馈,莆田人担心买不到春节回去的票,都是先抢了再说,这可能也是吴谢宇的习惯动作。这不矛盾,我这里强调日期想说明的只是:他买春节回老家火车票的念头不是2016年春节前突然起意,而是早在2015年底前就有了。)

媒体报道过吴谢宇发短信给舅舅,说自己要坐火车回莆田:

在2016年2月5日前后,吴谢宇的舅舅接到吴谢宇发来的短信,称他和母亲要从美国波士顿回来,将于2月6日到达福建莆田高铁站,希望舅舅接母子俩回家过年。《封面新闻》北大弑母学子吴谢宇被抓舅舅表示不愿回应是否会原谅他

据悉,犯案后,吴谢宇并未主动联系其舅舅。直至接近2016年春节,在舅舅“今年不回来过年”的追问下,吴谢宇回复舅舅自己在福州,过节回去。《封面新闻》福州警方已对吴谢宇进行约8小时初步审讯:未否认杀母

其实吴谢宇订的票的时间和他发给舅舅的时间是契合的。也就是说,他让舅舅在2月6日去莆田车站接他和母亲,当天确实有这个班次的车,车上确实也有两个属于吴谢宇和谢天琴的座位。

那么吴谢宇在车上吗?

99%可能性不在。

2月3日那列高铁从北京南出发往福州那天,吴谢宇从河南郑州飞往上海。(除非他从郑州飞上海,再从上海飞北京,还能赶上那班火车……)

这次到达上海后,他开始使用假身份证,销声匿迹,直到在重庆被抓。

吴谢宇为什么要订这几张票? 为什么要给舅舅发这条短信?

我开始一直无法想明白这点,也是这篇文章拖延的原因。

问题一:他订票时是打算在春节前坐火车回老家去自首/自杀吗?

[Moyao]我认为他从没打算真的乘坐这几班火车。如果他打算坐火车去自首/自杀,他应当购买从上海(他所在地)到福州的票,而不是从北京南到福州。

他购买北京出发的票,是为了配合他对舅舅说的谎言,即,他和母亲刚从波士顿回来,降落北京,从北京回福州。

问题二:他订这些票是想迷惑舅舅和警方吗?他希望达到什么效果?

[Moyao]用这些火车票来迷惑警方以掩盖这起谋杀,几乎不可能。

1,如果舅舅接不到母子俩,报失踪案,警方迟早会去职工宿舍查看,并发现一具死去多月的尸体。他们只要理清思路,第一时间会怀疑吴谢宇。

2,他如果在2016年2月3日之间找机会把尸体处理掉,是不是就能成功误导警方呢?

也不能。如果舅舅报失踪,警方进入宿舍检查,找不到母子俩(尸体已被移走),会去调这两人的出行记录。

他们非常容易从交通信息中发现以下信息:母子俩从没有去过美国,谢天琴甚至从没有离开福州的记录;吴谢宇在过去半年中一直在上海;他曾坐飞机去过北京和福州,证明他活着且行动自由。

警察自然会质疑,如果谢天琴失踪或者遇害,吴谢宇为什么不报警?为什么反而躲在上海,一直欺骗亲属谢天琴在美国陪读?……最后的结论依然会指向吴谢宇犯罪。

不管处不处理尸体,吴谢宇要以此达到迷惑警方的目的,是不可能成功的。

[问题三]既然不能掩盖凶案,也没打算自首,吴谢宇为什么这么做?

[Moyao]我考虑很久,认为他想迷惑警方的是他最后的方位。但他其实也没考虑太严谨怎么做。

我相信吴谢宇在2015年7月作案前后不打算活了,所以:

(1)他选择藏尸而不是分尸

(2)他没有用有效护照出国

(3)他没在杀人后用假身份证隐藏自己的行踪

(4)他放弃学业,用自己的真实信息前往上海纵乐。

但每个人的想法此一时,彼一时。

到了2015年11月,在和X同居四个月后,他的自杀决心越来越弱,甚至改变了主意。

与其这么快去死,不如永远继续这醉生梦死的日子。

于是他开始为自己的消失做准备:购买假身份证,并回福州处理了一些事情。

他依然会推进此前的计划,即,在除夕(2月7日)前把这案子捅破。只是和他最初计划不同的是,他在捅破后不会自杀,而是会消失。

他进行订票操作,是希望干扰警方的通缉。当警方发现他的短信和车次能对的上,会以为他最后真的坐火车到了莆田,只是因为改变主意、不想自首,才没出现。那么,他们可能会在福州一带找人。

他在河南定了一家酒店在2月4、5、6日入住,也是为了迷惑警方他最后消失前的地点。

(其实他3号已回上海)

在订完票后,吴谢宇这个身份的消失时间基本已经框定,那就是2016年2月3日左右。

他和X相处的时间只剩2015年12月至2016年2月这短短两个月。

根据2016年媒体报道,X和吴谢宇在后期因为争吵而分手。

我认为吴谢宇知道自己很快会跑路,所以在2016年1月找借口提出分手。

我想他对X是有感情的,这次分手带来了一次不在计划中的河南之行。

2016年1月25日,刚分手的X从上海飞到了郑州。这次分手应当对她有一定影响,因为在这以后,她基本没再回上海生活了。

两天后,吴谢宇坐飞机也到了郑州,像是追着她去的。

两人在河南一直待到吴谢宇为自己的身份设下的最后期限:2月3日。因为这一天,他之前网络订票的从北京南到福州的生效了。

吴谢宇不得不在这一天和X告别,从郑州飞回上海。

他如果飞北京,或许可以让人误以为他登上了北京去福州的火车。但我想他由于在河南耽误了太多时间,这时只能尽快回上海收拾些东西,处理些事情。

吴谢宇回上海的那一天,X独自回到了商丘老家。

接下来是媒体报道的,2016年2月4日,22点53分02秒,吴谢宇在ATM机前留下影像。当时他大概率还在上海。

2016年2月6日,吴谢宇购买的第二段车票生效。

舅舅等人按照指示在莆田车站等候,却一直没等到母子俩。

而吴谢宇自2月5日以后,就彻底抛弃了他自己的身份,最终成了重庆夜场那个神秘而不起眼的人。

我很喜欢尼采。

我依然觉得下面一句特别适合这个案子和案子里的人。

人是一根系在动物与超人之间的绳索,一根悬在深渊之上的绳索。

一种危险的穿越,一种危险的路途,一种危险的回顾,一种危险的战栗和停留。

—— 尼采

本文由知事 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