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事 

3岁童模被踢一脚 算不算家暴?

知事

关注

文|壹读

来源:壹读

最近,杭州一女童模被成年女性踢踹的视频引起了网友公愤。

商家对此作出回应:踢人者是女童的亲妈。

亲妈为什么要大庭广众忽然踢孩子?商家接受采访时表示:“妞妞工作很繁重,当时有点累了,工作时不太配合,于是妈妈有些着急,就。。。。。。”

对此,杭州市妇联法律援助律师表示,该踢踹行为有可能涉嫌家庭暴力。

有网友感叹:这就是涉嫌家暴了啊,那我爸妈小时候打我简直就是谋杀了。。。。。。

然后这位网友就被反家暴的网友们各种网暴了。所以今天,壹读君想和大家聊一聊家庭暴力。

沉默的家庭暴力受害者

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女性是家暴的主要受害群体,并给予她们很多关注,后来一群男性表示自己也会被家暴。唯有一个群体从不自己发生,他们就是智力、身体尚未发育健全,不会举证、不会报案、不知法律为何物的儿童群体。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发现,对儿童施加暴力的人,26%居然是父母。中国有句古话“虎毒不食子”,所以在中国,这个数据就变成了有亲生父母对儿童施暴。。。。。。

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曾对2008年~2012年媒体报道的429件未成年人家暴案件进行了调研,发现针对儿童家庭暴力的“主力军”通常是亲生父母。结果显示:85.31%是父母施暴(生父生母75.52%,继父母或养父母9.79%),10.46%是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它家庭成员。

难怪那么多人都痛恨家庭暴力,毕竟现在的成年人儿时或多或少、或轻或重都挨过家长打。

家庭暴力只有“打”吗

内容丰富家庭暴力

由于儿童心智到身体都没有发育健全,他们遭受家庭暴力的情况更特殊,形式也更丰富。国际上针对儿童家暴的权威界定有两个:

1。 世界卫生组织防止虐待儿童协会(Against Child Abuse)给出的定义:

各种形式的躯体或精神折磨、性虐待、漠视、商业或其它方面的剥削,导致儿童的健康、生存、发展以及尊严受到实际或潜在的伤害。

2。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第19条第一款内容:

任何形式的身心摧残、伤害或凌辱,忽视及照料不周,虐待或剥削,包括性侵害。

根据上述定义,有学者将儿童家庭暴力的类型概括为以下六种:

躯体暴力

主要手段包括殴打、脚踢、残害、捆绑、限制人身自由、抓、咬、掐、烫、烧和使其窒息等。

言语暴力

对儿童讽刺、嘲笑、挖苦、训斥、辱骂、恐吓或歧视;对子女极端的漠视和冷淡;过多干涉甚至绑架未成年子女的思想,使其屈服于家长的意志。

性暴力

与儿童发生性关系、触碰儿童性器官、给儿童看色情图片或电影,强迫儿童卖淫或参与淫秽活动。

精神暴力

经常让婴幼儿独自在家;不带患重大疾病儿童就医;忽略对孩子身体的照顾和护理;不提供儿童必要的食物、衣物、医疗及住宿条件。

剥削压榨

儿童剥削指强迫儿童充当廉价劳动力,从事乞讨、卖淫活动,甚至充当犯罪分子的助手,一切儿童剥削行为均涉嫌违法。

间接家庭暴力

即使没有打过孩子的人,也可能对孩子施加过间接家暴,因为让孩子目睹对其他家庭成员施暴过程也算是一种暴力侵害。

间接暴力和精神暴力一样,能直接摧残儿童的幼小心灵,使儿童长大成人后产生变态、畸形的心理。所以常年家暴,养出来的不是孩子,而是仇人,更有甚者还能养出怪物。。。。。。

那么今天故事的主角妞妞,从事的非廉价工作算不算被剥削呢?

无论报酬高低,从妞妞消极怠工的“工作态度”,以及网络上“创下过一天拍119件衣服记录”的业绩看,被强迫工作“剥削式家暴”是没跑了(妞妞妈妈为了达到强迫工作的剥削目的,还搭配了轻微的躯体暴力)。

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壹读君,想对妞妞妈妈说:您这么“勤快”,早晚会后悔的

家暴孩子会怎样?

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表明,童年时期的受暴经历,与成年后的心理不健康可能有因果关系。另有一些纵向研究发现,幼年遭受家暴的人,成年后更可能具有暴力倾向。

以网友最看不过去的躯体暴力为例,有研究发现,经常受到躯体暴力的儿童,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不服从父母,甚至发展出更恶劣的攻击行为

经常遭受躯体暴力还会导致精神和情绪不佳,焦虑加重,得抑郁症,从此变得懦弱自卑

任何有脑子的动物,长期精神紧张、压抑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精神问题。心理学家Seligman和Maier曾把狗关进笼子,在铃声响起时,对狗笼通电,无法离开通电牢笼的狗非常痛苦绝望,多次试验后,实验者把笼门打开,然后他们发现,铃声响起时,狗不但不会离开笼子,还会在电击没开始时就原地躺下,痛苦的哀嚎、颤抖

家庭暴力就像通电的狗笼,令人痛苦,又无法离开,使遭受暴力的人变成懦弱自卑的人,这种情况即使是成年人也经受不住

家是人类的避风港,童年是人类最脆弱的时期,当最脆弱的时期遭遇不安全的避风港,人类会变成什么样子?壹读君认为,儿童被家暴最糟糕的情况就是变成时而自卑时而暴力的“精分”,且为不稳定的自由切换状态。

家暴的危害,大家都明白,但很多家长面对“皮到没有边际”的熊孩子,也十分绝望:不能打、不能骂、不能漠视,家长还能做什么?

孩子应该怎么管?

曾经有位儿童教育专家曾经说:“不能把打孩子和虐待孩子混为一谈。”然后他被骂得很惨,甚至删了微博,今天壹读君也斗胆聊聊这个话题,招招骂。

关于频率

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前面所有关于家暴的实验都是建立在“经常”的基础上的。人生本就充满各种痛苦、挫折, 经历痛苦、挫折不是坏事,过度经历这些负面事件才会导致心理问题。

关于原因

2010年8月,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发布的《中国亲子关系现状报告》中指出,约七成家庭的父母曾对子女实施暴力,原因主要有4个方面:

A。 撒谎

B。 不服从父母命令

C。 不懂礼节

D。  成绩不理想

说句良心话,这四种原因都不值得动手打孩子。

但是!在孩子自己作死(玩跳楼、上吊、割腕等“游戏”),严重干扰、侵犯他人利益不遵守社会规范时,训斥甚至殴打一下,有助于维护世界和平,更有助于保护孩子。毕竟孩子一直皮下去,总有一天会被人教训,而那个人下手轻重,就不是各位家长能控制的了。

关于善后

中国家长打孩子有个特点:打完就完了,活像是一种缓解压力的运动。

打这个行为其实是引起孩子的“注意”,在引起注意后,一定要让孩子明白自己错在哪里该不该被教训,明白自己年纪再小也是社会一员行为的自由是有边界的,以后不可以再犯同样的错误,这顿打才会有意义。

我们身边有很多人,包括壹读君本人都在小时候被打过,但我们不会因为一、两顿打就变得“精神分裂”。所以我们既不能漠视家暴的危害,也不能夸大打孩子的恶劣影响,凡是都要有个尺度。

奥地利精神病学家阿德勒说 :“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希望逼妞妞“努力工作”而上热搜的妞妞妈妈,能给妞妞一个可以治愈一生的童年。

参考文献:

江滢。 论我国防治儿童家庭暴力的难点及应对[J]。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4):58-66。

景春兰。 家庭自治与针对儿童家庭暴力的国家干预[J]。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2):28-31。

李秀华。 儿童家庭暴力干预模式构想[J]。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6(3):5-13。

Gershoff, E.T。 (2008)。 Report on Physical Punish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What Research Tells Us About Its Effects on Children (PDF)。 Columbus, OH: Center for Effective Discipline。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PDF) on 2016-01-27。 Retrieved 2015-12-15。

Durrant, Joan; Ensom, Ron (4 September 2012)。 “Physical punishment of children: lessons from 20 years of research”。 Canadian Medical Association Journal。 184 (12): 1373–1377。 doi:10.1503/cmaj.101314。 PMC 3447048。 PMID 22311946。

Zolotor, AJ (October 2014)。 “Corporal punishment”。 Pediatric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Review)。 61 (5): 971–8。 

Gershoff, Elizabeth T。 (September 2013)。 “Spanking and Child Development: We Know Enough Now to Stop Hitting Our Children”。 Child Development Perspectives。 The Society for Research in Child Development。 7 (3): 133–137。 

本文由知事 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