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事 

为什么寒门状元让你想流泪

知事

关注

原标题:为什么寒门状元让你想流泪

来源: 微信公众号“金天心理”

为什么寒门状元让你想流泪?

因为它是一篇虚构的小说,却被包装成了非虚构的报道。

如果你知道它是一篇小说,也会有感触,但关注的焦点无疑将是生命的无常与命运的不公,在为虚构主人公掬出一把同情泪之后,会自然生发出一种珍惜自己、爱护他人的美好情愫。文学的功用之一,就是让我们对美与理想永不绝望。

可现在你把它当成真人真事来读,则会产生强烈的代入感,心头被唤起的第一感觉,一定是恨,恨周围人的冷漠与势利,恨全社会的肮脏与龌龊,甚至不知不觉间,对金钱与财富本身,也充满了莫名的仇恨。

这种恨,是有毒的,与早年“打土豪、分田地”式的恨同源同构。首先明确划分并加深阶级鸿沟,然后让所谓的寒门状元悲惨于此岸,而彼岸那些靠诚实劳动过着正常生活的普通人,却变成了间接参与迫害状元的凶手。

状元的苦斗,本是一种需要改善而一直未得改善的生活常态,可以说,状元的天然禀赋,还让他比被关在富士康工厂车间里的很多孩子要幸运一点点。而夺去状元生命的,是该诅咒的癌症,不知出于什么逻辑,这样的结果,却似乎变成了他那些生活相对富足的同学们所应背负的罪恶。

作者匿名,主人公化名,主人公就读大学匿名,等等这些硬伤,意味着基本的新闻要素欠缺,作为一篇报道是很难成立的。换句话说,如果是在正常传统的新闻媒体上,这种所谓的报道,几乎是没有机会出笼的。

著名杂志《知音》曾以一种“知音体”而著名,其基本操作手法,就是给普通新闻素材添油加醋,虚构情节,让悲惨悲惨到底,让成功成功到爆,以达成借真实报道的名义来推销虚构故事的目的。这种手法,曾引发众多法律纠纷,历来为新闻和文学两界人士所诟病。

而今,几乎已将传统媒体逼上危崖的自媒体,似乎大规模继承了这种操作手法,而且有发扬光大、愈演愈烈之势。我们痛恨苦难,怜惜受苦的人,这是人之为人最为宝贵的天性。我们渴望自由,了解自由与权利的双生关系,这正是我们对于消除苦难最大的一份期盼。而自由,从诞生那一天起,就有自己的边界,无视并践踏这种边界,就是对自由本身的无情伤害。

读虚构小说《红楼梦》,黛玉焚稿而亡,你也会有恨,但你所恨的对象,大致会限于贾府大院之内。而你读纪实报道《红楼梦》,黛玉焚稿而亡,你的恨,就将变得全面而广泛,以至不排除部分人会产生“地球今天就爆炸”的恶毒祈愿。

最为奇异的是,在读寒门状元一文的你,也正是被作者指责批判的那种人,整天忙于周旋这个虚伪的无理想世界,用同学的新房来给自己增烦恼,用邻居的新车来给自己添焦虑。

可事实上,在阅读中,你却会自动把自己放到状元的身后,我也会自动把自己放到状元的身后,他会也自动把自己放到状元的身后,最后,我们冲着一个空空荡荡的彼岸,暗暗发出怨怼和愤恨。这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

本文由知事 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