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事 

北大非洲留学生汉娜亮了 前两天习近平给她回信

知事

关注

文|北京大学

原标题:中非论坛开幕 | 北大非洲留学生汉娜亮了!前两天,习主席给她回了信……

来源:北京大学

编者按

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于9月3日至4日举行。峰会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给参加“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的青年代表回信,强调中非青年是中非友好的未来。

来自北京大学的埃塞俄比亚留学生汉娜·格塔丘正是当初给习主席写信的青年代表之一。

一来一往的信件中蕴含了哪些关键信息?习主席的回信在北大师生中引发了怎样的反响?北大在中非友好中又发挥了哪些重要作用?一起来看看吧!

01

习近平主席给青年代表回信,勉励他们支持中非团结合作

国家主席习近平8月28日给参加“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的青年代表回信,强调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勉励他们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自己的努力。

习近平指出,我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五年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共建“一带一路”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各国青年积极响应和热情参与。

习近平强调,共建“一带一路”为中非合作注入了强劲动力。今年9月,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即将召开。我将同非方领导人共商新形势下中非友好合作发展大计。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中非青年是中非友好的未来。希望你们加强文化交流、心灵沟通,继续关注并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支持中非团结合作,同26亿中非人民一道,为传承中非传统友谊作出贡献,为携手打造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自己的努力。

02

汉娜:希望能早点工作,致力于中非关系发展

《人民日报海外版》“学习小组”采访了埃塞俄比亚留学生汉娜,汉娜如今已经完成了在北京大学的学业,准备做一名“一带一路”服务机制国际事务官员。

她讲述了给习近平主席写信的缘起,收到回信后的感受,以及她对中国的热爱、对中非关系的思考。

汉娜说,她在今年5月份参加南京和长沙举办的“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时,受到了非常好的接待,感受到了当地人的热情;而且,她和来自43个不同国家的青年们聚在一起,成为好朋友,共同商议一些重要的议题。

论坛期间的美好经历与论坛上与各国青年代表的交流给了汉娜很大的触动,把中国当成第二故乡的她决定给习近平主席写封信表达自己对中国的热爱和对中非关系的一些思考。

汉娜曾在2015年的时候,作为代表参加第21届联合国气候大会。

那时候她就觉得习近平主席是一个非常不一样的领导人。

在汉娜看来,习近平主席给了非洲和埃塞俄比亚非常多援助,她和她的国家都非常感激。

2016年底,汉娜来到北京。

她的父亲曾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工作,对中国近些年的发展和成就非常了解,在他的推荐之下,汉娜选择到北京大学学习国际法。

如今,汉娜已经准备工作了。

她说自己的目标是“一带一路”服务机制国际事务官员,现在正在等工作签证,希望能早点工作,致力于中非关系的发展。

说起中非关系,汉娜有着不少自己的思考。

她说,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时,习近平主席说“要了解中国,就要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人文思想和发展阶段”。

所以她认为,对于非洲来说也是一样的,如果要促进中非之间的友谊,也一定要促进对彼此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她说,目前中国已经有了越来越多的平台,致力于为中非人民交流提供很好的机会。

比如“Black Livity China(非洲裔人在中国)”这个平台就能很好地促进中非之间的文化理解。

汉娜还提到了中国承建的埃塞俄比亚的两条铁路。

在她看来,这种投资是有一定风险的,但中国相信埃塞俄比亚和非洲的发展。

最终铁路建成,开始反哺埃塞俄比亚经济,中国的投资也获得了回报,这是一个双赢的结局。

汉娜说,在她看来,中非之间有非常多可以合作的地方,可以说潜力巨大:

“中国应该和非洲建立一些共同的目标,然后推动互利共赢,比如,共建‘一带一路’就是非常好的体现。

我觉得埃塞俄比亚之所以能够吸引中国的投资,也是基于双方的战略思考,埃塞俄比亚非常清楚自己可以提供什么,又能获得什么,所以这是一次双赢的合作。

此外,我觉得交通和清洁能源领域的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今年,中国还在埃塞俄比亚的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承建了首个全球能源互联网能源援助项目。

大家都说,埃塞俄比亚是‘东非水塔’,所以中国承建的这一项目不仅对埃塞俄比亚的能源可持续发展和环保有重要作用,对整个非洲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03

汉娜写给习近平主席的信:我坚信中非之间合作潜能巨大

敬爱的习主席:

我叫吴汉娜,来自埃塞俄比亚,目前就读于北京大学。我想代表参加“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的各国青年代表给您写信。

2018年5月21日至26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主办方联合举办的“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在长沙和南京召开。

这两个城市不仅拥有丰富的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在当今日益开放的新时代,迸发出蓬勃的创造力。

本次论坛为来自非洲、阿拉伯、亚太地区和欧洲地区的丝路沿线国家的青年提供了亲身体验深厚中国文化的机会。

青年们通过文学、媒体艺术、创意产业、艺术、博物馆和当地遗产遗址多方面全面感受了中国文化,这有利于提升人类尊严,加深民族之间的理解,促进和平共处和可持续发展。

汉娜·格塔丘给习近平主席写的信的原稿

作为一名埃塞俄比亚人和泛非主义者,我抵达中国时正值中国的非洲社群蓬勃发展之际。

埃塞俄比亚和中国之间有着很强的政治和经济合作。

埃塞俄比亚总统穆拉图·特肖梅就是埃塞俄比亚和中国之间长久友谊的典型代表,穆拉图总统拥有着北京大学政治经济哲学学士和国际法博士两个学位。

……

建校120年,北京大学一直是中国思想交流的中心。

今年5月120周年校庆期间,您的到来让我们可爱的校园蓬荜生辉,这是我们的荣幸。

您给留学生的赠语引发了我们的共鸣。您当时说,“要了解中国,就要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人文思想和发展阶段”,这一点我们有深切的亲身体会。

数千名外国留学生选择在北大学习,就是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

……

我对中国和非洲饱含深情,无论在何时何地,我都想以我有限的知识和能力为中非建立纽带、弥合分歧。

我坚信中非之间合作潜能巨大,“一带一路”倡议会成为新时代双方可持续发展的主渠道。

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和非洲之间延续、新设了一些定期高级别交流机制。

比如今年9月将在北京举办大家期待已久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中国已经成为日益活跃、在各自领域崭露头角的非洲群体的新家。

我的第二故乡北京也已转变成了一个非洲人互相融合的地方,他们在此携手,共同实现学术追、职业发展和个人理想。

自2018年初以来,北京是黑人超级英雄电影《黑豹》在中国首映票房最高的城市,也是第一个举办非洲文化博览节、北京非洲周,和第一个成立“中非职业与就业基地”的城市。

北京的这种活力还孕育了“Black Livity China (非洲裔人在中国)”这一在线平台,其使命是全方位收集非洲裔人在中国及与中国有关的经历。

……

此次青年论坛在中国举行,再合适不过了。

因为中国已成为数百万外国青年的家园,他们相互合作并与中国人民一道改变世界。在这样的环境下,无数类似的微观层面的交流将推进宏观层面的全球发展。

通过互联互通,我们将实现“一带一路”的宏伟蓝图。通过人文交流,我们将挖掘“一带一路”的潜能,并在“一带一路”上结交到可贵的朋友。

……

仅仅36年前,深圳还是一个不起眼的城市。然而现在它是许多国际公司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所在地。

如果有合适的条件,各国青年领袖都可以在深圳学到中国经验,并可能回到自己的国家“复制”中国的增长奇迹。

这种努力可能不会立竿见影,但在未来36年里必定大放异彩。

以上就是我和我的朋友们想对您说的话,感谢您花时间看完。

我们祝您身体健康!

祝福中国,祝福非洲!

献上我深深的敬意

汉娜·格塔丘 

2018年6月2日 

(以上为信件译文摘编)

04

习主席回信在北大师生中引发强烈反响

习近平主席给北大非洲学生回信的消息传回北大,给北大师生,尤其是非洲留学生以极大的鼓舞。

8月29日晚上,来自北京大学本部和医学部、北京语言大学的中非青年学生,以及来自北京大学从事非洲研究的专家学者聚集到北京大学中关新园学习共享空间,共同观看新闻联播,并围绕习近平的回信精神进行热烈讨论。

活动现场

麦雅琪(Mamdouh Hussein Elsayed,Passant)、门杜(Mendo‘o,Joseph Olivier)等非洲留学生就习近平主席的回信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他们认为中国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加,汉语逐渐成为许多非洲国家学生的重要外语,了解中国文化成为许多非洲国家的重要目标。

希望自己未来可以充分利用自己在北大求学所得,为推动两国乃至中非青年交流发挥绵薄之力。

同时,中非青年也可以作为非洲文化与中国文化交流的桥梁。中非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过程和社会活动中的交往非常重要,并有助于增进彼此间的了解。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阿拉伯语系教授付志明认为,非洲作为在历史上对新中国给予最重要支持的地区,一直是中国人民最友好的朋友。

北京大学是招收和培养非洲青年学生的重要园地,为非洲培养了多名国家政要,他们为中非友好发挥着重要作用。

更重要的是,北京大学还培养了大批为中非友谊作出贡献的专家学者,他们为中非合作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在场的中国学生也发表了感想。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孙威、硕士研究生于舒婷提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中非青年是中非友好的未来。

中非青年应延续传统友谊,共同努力,共同实现中国梦、非洲梦和青春梦,为共建中非命运共同体及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贡献。

05

在北京大学开放的中非友谊之花

新中国成立以来,北大接收和培养了来自非洲大陆各国的留学生,涌现了包括埃塞俄比亚总统穆拉图·特肖梅(Mulatu Teshome)在内的一批知名校友。

据不完全统计,自1998年以来,有600余名来自非洲各国的同学在北大求学,其中有多名学生前后多次在北大学习,获得了两个或三个学位。

自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以来,非洲学生来校求学人数有了明显的增长。

2015年9月26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主持南南合作圆桌会议时宣布中国将设立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

2016年4月,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在北京大学成立,并吸引了众多来自非洲各国的优秀青年骨干前来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2017年10月11日,习近平主席给南南学院首届硕士生回信,鼓励毕业生成为各自国家改革发展的领导者。

目前,北大共有来自非洲28个国家的108名留学生在校,学习经济、管理、国际政治等专业,遍及17个院系,主要为攻读本、硕、博不同层次的学位生,也有少数学习汉语、短期进修的进修生。

在同非洲交流方面,北大曾多次接待非洲国家元首及政要来访,包括南非总统曼德拉、埃塞俄比亚总统穆拉图等。

北大与埃及开罗大学、坦桑尼亚达雷斯萨拉姆大学、南非开普敦大学等非洲高校建立了校际交流与伙伴关系。

学校领导和学者也曾多次出访非洲,推动开展中非学术交流。

相关链接

习近平给参加“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的青年代表回信

http://cpc.people.com.cn/shipin/n1/2018/0830/c243247-30262176.html

给习主席写信的非洲女孩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18-08/30/content_1878171.htm

北京大学中非青年师生学习热议习近平主席回信精神

http://pkunews.pku.edu.cn/xwzh/2018-08/30/content_304077.htm

来源: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北大新闻网、北大校报

本文由知事 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