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事 

追问开学第一课:爱护学生 家庭作业该怎么留?

知事

关注

来源:财新网

原标题:追问开学第一课:爱护学生,家庭作业该怎么留?

学业负担被指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首因,八部委发文要求减负;而全国中小学生的“开学第一课”没有准时播放,取而代之的是十多分钟的广告,而这些广告中,包含大量教学培训机构的广告

[财新网](见习记者 刘登辉 实习记者 时茗钰)9月1日是全国中小学生开学第一天。然而教育部明文要求的“开学第一课”却引发轩然大波,不但令许多学生家长不满,还令不少教育界、卫生界人士担忧。

教育部办公厅8月22日即发文,要求全国中小学生在开学当天晚8点完成第一项作业:观看中央广播电视台录制的大型公益电视节目“开学第一课”,一些学校还要求家长和孩子一同观看,并拍照上传以证明完成了作业。据了解,这一时刻,许多孩子早早便等候在电视机前,但节目却没有准时播放,正式开播前足足播放了近十分钟广告,节目直到8点28分左右才开始。而这些广告中,包含大量教学培训机构的广告,其中作业帮、掌门1对1、海风教育等中小学生在线辅导教育机构广告多次循环播放,《开学第一课》被指“广告第一课”。这更被认为和教育部及其他多个部委共同发布的另一项新政的精神有所冲突。

事实上,除了要求收看“开学第一课”,教育部等八部门8月30日还联合出台《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下称方案)。该方案对教学方式提出限制,其中包括“有意识地控制孩子特别是学龄前儿童使用电子产品,非学习目的的电子产品使用单次不宜超过15分钟”。发文的部门还包括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事实上,上述方案对家庭作业的方式也提出了严格的限制措施,要求为学生减负。上述央视播放的“开学第一课”中,不但全国中小学生白白多看了15分钟电视广告,还被迫接受了培训机构的“广告轰炸”。据财新记者了解,一些医学界人士对此颇感困惑,他们认为这并不有利于新政的落实。

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主任王宁利认为方案十分有利于近视的防控,这位眼科医生向财新记者指出,此次八部委联合出手,教育部门能否真正给学生减负最为关键。

预防小学生近视,家庭作业怎么留? 方案要求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实行“限时”作业,此举引发热议。学业负担是引发儿童青少年近视的一大诱因,不少专家认为,减轻学业负担能够有效降低学生近视率,但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可能造成“课内减,课外加”,很难实现减负效果。

近视堪称中国“国病”,儿童青少年群体尤为突出。根据教育部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中国7-12岁小学生、13-15岁初中生、16-18岁高中生及19-22岁大学生的视力不良率分别为45.71%、74.36%、83.28%和86.36%,近年来更是呈现出低龄化、重度化、近视率不断攀升之势。

“孩子近视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第一便是学业负担”,同济大学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张端鸿认为,当前低学龄孩子学习时间过长、休息时间过少非常普遍,高强度的学业负担直接导致近视高发。

根据方案要求,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成为学校首要任务。方案也对学生作业数量、时间和内容作出明确限制。其中,小学一二年级不得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家庭作业完成时间不得超过60分钟,初中不得超过90分钟,高中阶段也应合理安排作业时间。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医生翁思思向财新记者介绍,长时间做作业会使眼睛一直处于短距离的注视状态,近距离用眼使得眼肌处于疲劳状态,加快近视发生发展。此外,学业负担重也会减少户外运动时间,不利于缓解眼睛疲劳。

张端鸿对此表示支持,他认为,从小孩成长发育的角度来讲,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非常科学。在他看来,低龄阶段的小学生在完成校内作业基础上,主要应该通过看和读来完成预习和复习的工作。

“第一,不布置书面作业,不意味着不布置作业,像语文、英语布置回来阅读的作业,更有助于孩子掌握知识。第二,不布置家庭作业,不意味着在学校中不书写,在低龄阶段所有合理的作业,可以在学校里完成。”

与此同时,也有专家对其减负效果表示担忧。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当前教育评价体系主要是单一的分数评价,学生家长主要关注孩子在学习分数和名次方面的竞争能力,“家长们对此非常焦虑,即便学校不布置作业,他们也会自己找校外补习班补课”。

在他看来,校外补习不仅不会降低学生负担,也进一步增加家庭经济负担。如果升学考试评价体系没有突破,单方面要求学校内部改革调整,家长整体的需求会转向校外培训机构。

近年来,国内课外培训机构扩张迅猛,中小学生课外补习已成常态。中国教育学会《中国辅导教育行业及辅导机构教师现状调查报告》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中小学辅导机构市场规模超过8000亿,参加课外辅导学生规模超过1.37亿。尽管教育部“减负令”频出,但校外培训热度始终高居不下,培训机构营收不断看涨。

以专注于K12教育(从幼儿园到高中12年级的基础教育)的好未来(NYSE:TAL)为例,财报显示,2018财年好未来总营收达到17.15亿美元,同比增长64.4%;净利润达1.984亿美元,同比增长69.8%。同样入局K12教育的新东方(NYSE:EDU)业绩增长也十分明显,2018财年全年净收入为24.45亿美元,同比增长36%。

“虽然政府目前也在整治校外培训机构,但只是对其经营行为进行规范,并不能扭转社会整体‘培训热’的态势”,熊丙奇认为,学校减负应该理性对待学生教学和作业布置,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现在发文减少布置作业只会造成“校内减负、校外加负”,背离政策初衷。

前述同济大学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张端鸿称,“课内减,课外加”的做法兴盛主要是部分低学龄段学校变向的选拔机制所致。他认为,学生家长的焦虑感来自于低学龄段公办学校仍不断进行选拔,家长群体认为仅通过学校教育难以满足选拔要求。

“过去讲的重点学校、重点班应该早就取消,但有些公办学校大打擦边球,只是将班级的名称改成‘特色班’,在入班之前仍需要选拔,这便助长了课外培训”,张端鸿说。

在他看来,中考与高考的选拔竞争虽然无法避免,但公办学校的低龄阶段并不需要,也不具备课外辅导学习的必要性。只有通过弱化低学龄段教育的选拔功能,家长才能减少焦虑、回归理性,教育培训机构才能根本上从择校升学的“主角”角色上退出。

根据方案要求,到2023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要在2018年基础上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近视高发省份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2030年全国6岁儿童近视率需控制在3%左右,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近视率分别下降到38%、60%、70%以下。

与2014年相比,近视率目标降幅分别为7.71%、14.36%、13.28%。想要实现这一目标,能否真正令教育回归教育的本质,做到真正的爱护孩子,这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