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事 

崔永元手撕范冰冰 两个人都没赢

知事

关注

原标题:崔永元手撕范冰冰,两个人都没赢

来源:煎炒烹炸

酷热无比的周日下午,崔永元手撕范冰冰事件终于等来了戏剧性进展。小崔“举报”成功。

国家税务总局3日公开回应,“针对近日网上反映有关影视从业人员签订阴阳合同中的涉税问题,国家税务总局高度重视,已责成江苏等地税务机关开展调查核实”。最厉害的是下面这句话,“如发现违反税收法律法规行为,将严格依法处理”。

网友惊呼,范冰冰摊上大事了!范冰冰要成毛阿敏和刘晓庆了!

无独有偶,在国税总局亮剑之前,《环球时报》的老胡率先发声亮明态度:

网上一时群情激愤,大家享受着手撕“戏子”的快感。

据说,当时风光无限、霸气十足的刘晓庆出狱之时,已是满头白发。脑洞一下,风情万种、霸气十足的冰冰真要有入监之时,又会是什么样的一副形象呢?会像隔壁朴姐姐一样吗?

崔永元炮轰范冰冰借“大小合同”“阴阳合同”偷税漏税之事,在网上掀起巨大声浪。但舆论反应,是相当复杂的。

同情范冰冰者甚少。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某些貌似与冰冰的世界水火不容的“公知”,居然加入了声援冰冰的行列。他们的观点不外有二:

第一,中国税负痛苦指数居世界前列。言外之意,范冰冰以身试法,就是在以娇弱之身对抗施行“痛苦”税负的强权,这已经不是金锁了,成了李雪莲了。

第二,中国先借“第一桶金”问题打击民营企业家,再借税收问题打击演艺明星等富人,是“劫富济贫”、平均主义回潮的一种典型迹象。言外之意,富人们赶紧跑吧!

范冰冰哪里还是范冰冰,成了某些人反抗公权、宣泄情绪的代言人了。

看官看了“噗哧”一笑。范冰冰,你担得起吗?

为什么绝大多数公众不同情范冰冰?

中国漫长的封建历史中,女性有如黍粒,都被重压在社会的磨盘之下,偶尔有一两个为维护个体和身体的权利,不畏世俗、敢于挺身而出者,如现实中的苏小小、李师师、柳如是、董小宛、陈圆圆,以及文学作品里的潘金莲等人,也往往被冠以“名妓”乃至“荡妇”的称号,除了成为饭桌酒肆的谈资和风月文学的过客外,并不为主流社会容纳。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电影业也大大地打开了一道大门,各种风格类型的女星脱颖而出。但总的来说,中国大陆并没有培养“艳星”的土壤。

范冰冰,堪称近年来顶着“艳星”名头出道且大红大紫的第一人。

范冰冰究竟如何出道,市井小民当然不得而知。但冰冰十年来成为街谈巷议的话题人物,“心机婊”“一脱成名”“借大佬上位”等故事,“心机婊”“不知廉耻”等非议,也都一路伴随着她。

范冰冰风情万种,艳丽过人,在当今中国电影界艳压群芳;范冰冰双商极高,知道这个世界就是男人的世界,知道自己的优势以及如何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知道这个圈里的生存规则,知道如何攀附可以掌握自己命运的人,人情练达,手眼灵通。

这样的人,有着聪明的头脑,又有着爹妈给的出众外形,自然成为演艺圈中的人中龙凤。大红大紫是非多,背后艳羡者有之、嫉妒者有之、不屑者有之,痛恨者自然有之。

但是,尽人皆知,规则不健的社会生态中,强势者信奉“我的规则”就是人人皆须遵守的规则,能把潜规则变成“明规则”并让众人奉之圭臬的就是无规则社会中的强者。范冰冰正是在这样的社会中野蛮生长出来的尤物,堪称成功者。

借势上位,固然收获盛名无数、暴利无数,但“美裙之下没有完卵”,脱去五光十色的外衣,下面也许依然是一地鸡毛。

那句“我能经得起多大的赞美,就能受得了多大的诋毁”,貌似霸气十足、以己敌众,也许能赢得一些赞美,但依然暴露了其内心的虚弱。

越是缺少清晰规则的社会,人们就越愿意用“好坏”“黑白”“善恶”这样的简单标准敷衍。“本来就不是什么好东西,还装?”人们也许心里都这么想。

不管怎么说,你留下了这样的公众口碑,不管真假,它也就成了粘在你身上,怎么揭也揭不下来的一块讨厌的粘皮糖。很难甩掉,而且容易越抹越黑。也许,这就是成名的代价。久而久之,也就成了品牌。

众口铄金、人言可畏。范冰冰是阮玲玉吗?可能是,也可能不是。

人心惟危、道心惟危。范冰冰是乌合社会中的牺牲品吗?也许是,也许不是。

聚沙成塔,跬步千里。范冰冰享受巨大光环的同时,其负面口碑,不也正是自己一点一点堆积建立起来的吗?这个社会,谁又比谁更无辜?

不过,为什么公众中真正支持和同情崔永元的也很少呢?

客观地说,不知是不是在体制内呆久了,情绪长时间淤积所致,崔永元自离开体制之后,各种怼天怼地怼名人,一泻千里如入天人之境,放浪形骸有如脱缰野马。

他以格物致知、穷尽一切的真诚与执拗,自费去美国拍片采访,不遗余力借助各种场合表达对转基因食品的反对,与方舟子恶战一场,结果两败俱伤;他用孩子一样的调皮和勇气,任性肆意地撕扯下一众名人的漂亮外衣,替公众猎奇,为公众嗜血,一定要向公众揭露出那躲藏在皮囊下的“小”来。

走出堡垒的崔永元,其初时的口碑其实是相当正面的。但凡事过犹不及,其怼人无情,幽默不足又刻薄有余,毫不留情,让人退避三舍;怼物同样无情,入木三分又失之严苛,毫不妥协,不知转圜,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像个手握利剑的战神,凡事必走向极致,同样让人爱恨有加。

被她狠怼过的于丹有一次当面揶揄他:“一看就是昨儿晚上又没睡好。”虽然我们都不喜欢于丹,但应该说这句话怼得极好,小崔几乎还手之力。

像崔永元这样尖锐偏执之人,人前妙语连珠、光芒万丈,享受着撕咬猎物的快感,但内心里必定纠结无比、孤独无比。我都可以想象,深夜的崔永元,躺在床上的崔永元,其内心的撕扯与痛苦。白天的闪亮与黑夜的孤独,都是来自同一个人。

他封闭的灵魂,针插不进,水泼不进。这条路上,崔永元注定是孤独的行者。而且,越走,身形越佝偻;越走,背影越孤独。

连当初喜欢他支持他的人,都有点看不懂他,甚至有点看不上他了。

我同情崔永元,理解他的孤独,欣赏他“虽千万人吾往矣”的侠者气概,喜欢他凡事必追求极致的人生态度。但有一点点不太喜欢的是,他自恃执掌的“利剑”,其实还是他依靠体制积累的品牌,“正义代言人”的品牌形象成了他身上脱不掉的一副铠甲,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而且,不知是不是因为太孤独了,他不肯放过一次被公众关注的机会。不管口碑好坏,他都需要关注。

无情一点说,他过度利用了自己的品牌,虚耗了口碑。

他把自己打扮成无知的孩子,但这样的孩子长到50多岁,也就成了巨婴。

人心如流水,风评似利剑。社会相当无情,不会长时间宠爱和娇惯一个任性偏执的孩子,何况,我们越来越以为,你不过就是一个“巨婴”。

公众口碑中的范冰冰也许并不是真实的范冰冰,公众口碑中的崔永元也许也不是真实的崔永元。但没办法,口碑就是口碑,口碑是你自己一点一滴建立起来的。所以不管有多冤,你还是得为它负责。

本文由知事 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