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事 

张扣扣案:两家人都准备了年夜饭 却谁也没吃上

文|凤凰WEEKLY

这个春节,张家和王家都为除夕夜准备了一只鸡,但由于张扣扣展开他的杀人“复仇”计划,谁也没能等到吃年夜饭的那一刻。

张丽波决定回家过年,七年来尚属首次,此前,她与丈夫一直在石家庄卖面皮。面皮是汉中的烫金名片,当地人外出谋生,做食物生意,以面皮为首选。

归期定在了腊月十八,她打包好行李,牵着女儿,在石家庄火车站,融入了春运大军。

火车一路南下,途径河南、湖北,在腊月十九的夜晚,拐入了这座陕南小城。近一天的车旅颠簸让忙碌了一年的张丽波有些困乏,她拖着行李和疲惫的身躯,回到婆家,休息了一晚。

第二天早晨十点,她慢悠悠地醒来,不疾不徐地洗漱、吃饭,之后才晃悠着回了隔壁村的老家——汉中市南郑区新集镇王坪村。

弟弟张扣扣先她几月回家,此时,正与老父张福如一起,候着姐姐的归来。他们已经七年没见,七年间,张扣扣辗转各地务工,张福如一直留守家中,三人偶尔的联系,仅限于几句简单的电话问候:

“爸爸好不好?”

“好”

“弟弟好不好?”

“好”

“注意身体”

张丽波因而特别期待此次春节,阖家团聚,过个好年,来年去家离乡也算留了些念想。

杀人前几天

他还和小侄女耍“金箍棒”

年前的日子平淡而又温馨,白日无事,张扣扣弄个脸盆,往里丢几块碳,就围着火盆烤火看电视。到了饭点,他起身去厨房,做几个菜,盛几碗饭,招呼一家人用餐。

张扣扣与未见几面的小侄女尤其亲,小侄女拿着家里的拖把“耍金箍棒”,张扣扣就在一旁配合着她玩儿。

小侄女想要的东西,无论多贵,身为舅舅的张扣扣,都会毫不犹豫地回应,“买”。

张扣扣的百依百顺,让小侄女在腊月二十七出发去父亲家前,还撒娇,“就想住在这里”。

与张丽波前后脚返乡的,还有和张家比邻而居的仇人,王家兄弟。

老三王正军回来最早,据说是为了借钱。这几年,他在西安开厂,生意不顺遂,亏损较大,村里的王姓亲戚,稍近的,都被他借过钱,一次五六万,相当于外出打工者一年半的收入。

到后来,王正军一开口,亲戚们都说“没钱”。

老大王校军是年三十回来的。他已成家生子,在周家坪买了房,此次开车回家,据称是要接年迈的父母进城过年。

年轻人陆续返乡,带着各自的期待。

挣了钱的开车回,没车的,花三五块钱,与五六人挤辆三蹦子从镇上返回。来往车辆在本就不宽的小路上轰鸣而过,破落的土坯房与贴着崭新瓷砖的砖瓦房相继热闹起来,这是王坪村一年中人气最旺的时刻。

这份热闹没能维持到大年三十除夕夜,当天中午,张扣扣手持尖刀先后刺杀了王正军、王校军与王氏兄弟的父亲王自新,直指要害的一刀刀,捅破了王坪村的新年秩序,也斩断了张、王两家各自的新年期许。

“四爸,你不要管,

我报了二十二年的仇”

第一个倒地的是王家老三王正军,他与同族弟兄,刚祭祖归来,在离家几十米的小坡上,被张扣扣“从背后抹了脖子”。

一旁的王家亲戚王景(化名),一时无措,“太突然了”,他以为,不远处那位戴着帽子、口罩的男子“是神经病”。

直到后来张扣扣摘下口罩,王景才认出,“神经病”是与自家一墙之隔的张扣扣。

王正军中刀后,没能坚持几秒,直接倒地。

走在前方的老大王校军,成了第二位受害者。他被刺中腹部,刀拔出后又被张扣扣踹了一脚,滚入旁侧沟渠。

据后来到场的医务人员反馈,王校军肚子受伤严重,“肠子都快出来了。”

解决完王校军,张扣扣折回到倒地的王正军身旁,疯狂补刀。“不断地戳,我看到的,至少十几刀。”王景回忆,“脖子都快断了”。

在劫难逃的还有王家兄弟的父亲王自新。除夕当天,他未与儿子、亲戚一同祭祖,而是选择留在家中。

事发时,他左手拿着一个透明塑料袋,好像正要乘放什么东西,但还未来得及,便被长驱直入的张扣扣捅倒。

“(王自新)他的伤口,主要就是在腹部、胸部、颈部,基本每个都是要害部位。”上述医务人员说,仅凭肉眼,能看见的刀伤,便有九处以上,“都是刺伤,刺进去的,伤口很深。”

王家父子无人躲过张扣扣的刀锋,但在场的王自新妻子杨桂英,得以幸免于难。多名村民回忆,王自新倒地时,张扣扣指着杨桂英,说了一句“与你无关,我今天不杀你。”

之后,张扣扣从家里拿出汽油瓶,点燃了老大停在门前的汽车。此时,闻讯赶来的张扣扣四叔张宏儒,一把拉住他说,“大年三十,你搞这么大事儿,让我们怎么过年啊”

张扣扣一把甩开张宏儒,说,“四爸,你不要管,我报了二十二年的仇。”

“张扣扣是个好孩子”

“王家兄弟也不坏”

命案划破了村庄的宁静。

村民们放下手中事,围聚在张王两家门前,交头接耳,分享着最新信息与各自的看法。

他们的共识是,“张扣扣是个好孩子”,“王家兄弟也不坏”。

分歧在于,一部分村民力挺张扣扣,他们深信,是二十二年前的判决不公,导致了今天的命案。按照古代杀人就该偿命的逻辑,张扣扣“有血性”,王家“该”。

另一部分站在了对立面,他们义愤填膺,“无论怎样,都不该杀人。”顺带又评价起张扣扣母亲汪秀萍。

委婉的说法是“她性子急”,心直口快的村民,直接摆摆手,“那就是一个泼岔烂嘴”。

这是当地的说法,形容张扣扣母亲“爱骂人,耍赖皮,像个泼妇一样。”时任村支书王晓明记得,96年张母去世时,村民中流传着一种声音,“哎呀,除了个害啊,不然附近不得安闲。”

两种对峙声音之外,还有一些村民,选择了沉默,理由各异。

“说了有什么用,说了老大(王校军)能复活吗?”王奇(化名)是王家的近亲,自称是二十二年前、后两场命案的目击者。

他不愿多言,还有一层原因,官方通报称,除夕命案“致2人当场死亡、1人重伤抢救无效死亡”,每每提及于此,王奇便提高音量质问,“哪来的抢救!”

作为在场证人,他亲眼目睹三个大男人倒下,一动不动,没能等到随后的救援。

“我们(救护车)去的时候,三个人都死了,已经没有生命体征了。”王奇的说法,得到了某在场医务人员的佐证。

“他们报上去报的都不属实,报上去之后,我说他们政府,全是瞎报。”眼看着“谣言”满天飞,王奇愤怒而不愿多言。

另一些选择回避的村民,是为讨个清静,尤其是面对突如其来涌入村庄的外来人。

记者、律师、网友蜂拥而至

外来人分成了好几波。

来自北京、上海、成都、广州、河南等地的记者,先后进村,围绕两场命案,对比诸多疑点。

起先,村民是欢迎的,“你们要好好声张正义啊”,面对采访,几乎有问必答。过上几天,重复的问题一再抛来,他们有些乏了,“能别问了吗?你们都问我十几遍了,该说的我都跟警察说了,你去问警察。”说完,转身离开。

紧接着,律师们也来了。他们奔头一致——成为张扣扣的代理律师,且免费。有的通过电话,有的直接上门,欲率先取得张家的授权。

“这是来自xx的名律师,曾代理过著名的xx案”,一位律师向张氏父女介绍同行的另一位同行。

无论是张福如还是张丽波,对于律师,都显得陌生。二十二年前,王家请来了两位律师,张家却拿不出请律师的钱。二十二年后,律师主动上门提供帮助,他们依旧茫然,不知所措。

记者、律师之后,还有热心网友登门造访。那是21日下午,张福如、张丽波刚从南郑区看守所回来。

不知什么原因,到家后,张丽波情绪急转直下,哭泣不止,其中一位到访的热心网友,不停追问同行的记者,“去派出所的时候受到什么压力了吗?”“你对他们的(官方)通报认可吗?”

他们所指的通报,是2月20日由汉中市南郑区政府新闻办公室发布的“汉中市南郑区新集镇’2.15’杀人案情况通报”。

里面提及,张扣扣对1996年王正军故意伤害其母致死一事怀恨在心,伺机报复。“我们对(怀恨在心、伺机报复)这个是不认可的,所有的事情都有因有果嘛。”那位网友说。

不被认可的还有早先一份通报里对张扣扣身份的描述——2003年复员回家,无正当职业。

“无正当职业”几个字无疑刺激了网友神经,他们在论坛、发帖发帖质问,“从事农业耕种、外出打工的农民父老相亲姐妹们,何以成了无正当职业者?”

进而将张扣扣案的“真相”定义为“国家职工(王校军)与无正当职业者的生死对决”。

在王坪村,真相是什么,暂时已不重要,人人心中都有了一个关于两场命案的故事版本。“这个年不清净啊”,看着两家门前不时聚拢的人群,一位站在田埂上的村民如是说。

“顶包”一说在当地流传

村民相信王家是“当官的”

两家的仇恨,要追溯回1996年。这一天是8月27日,时间洪流中一个不起眼的日子,却为二十二年后两个家庭的支离破碎埋下了伏笔。

当天,母亲汪秀萍带着儿子张扣扣、女儿张丽波去村落附近的西干渠洗脚。途中,与王家老二王富军发生口角。

据当年的判决书记载,汪秀萍路过王家门前时,因过往与王家有矛盾,便朝王家老二王富军脸上吐唾沫,遂引起争吵。

但张丽波坚称,王富军骂人在先,母亲回击在后。很快,王自新、王正军循声赶来,加入争吵。张丽波说,三个大男人围着母亲,一人按腿,一人扯发,母亲的脖子也被掐乌,发出“呃呃”的呜咽声。

站在一旁的张丽波姐弟吓坏了,张扣扣赶紧往家跑,一见到在院里喂小猪的张福如,来不及组织语言,脱口而出,“后面把我妈打死了”。

张福如显然不信,他斥责张扣扣,“放屁,又没仇,又没打架,怎么把你妈打死了?”

说着,他跟在张扣扣后面,出了门。“我就出去了,就看到他们了,还在打,我就吆喝了,你们像什么话,三个大男人打一个。”

张福如一边喊着“别打了”,一边将妻子往外拉,想将她搀扶回家。刚转身不久,耳边传来王自新对两个儿子的训话,“打死我抵命”。

“哐”的一声,木棒从后方袭来,汪秀萍应声倒下。张氏父女至今记得当时的场景,汪秀萍不省人事、口鼻淌血,“有这么大一滩”,张福如双手合拢,用拇指、食指比了个圆。

后来的判决书显示,王正军从路边捡一木棍朝汪秀萍头部猛击一下,致汪当场倒地,并于当晚十时许死亡。

汪秀萍死了,留下一堆疑问,像极了二十二年后除夕案后的众说纷纭。

最为人关注的莫过于顶包一说。

张福如张丽波父女坚称,他们亲眼所见,老三王正军拾起木棍,之后,老二王富军从老三手里接过木棍,砸向了汪秀萍。

但之后的判决,凶手变成了当时未成年的老三王正军。“他未满十八岁,用他顶罪,判得轻。”张氏父女一直坚持自己的看法。

“顶包”说法在村里流传开来,一些当时并不在场的村民,也对此深信不疑,他们怀着朴素的逻辑,“人家有权有势就好办事,当农民,你没钱,就不好办事。”

一位40多岁的女村民与张王两家都不熟,事发时也不在现场,却从未怀疑过顶包说法的真实性,她用手侧盖住嘴,压低声音,“虽说有了人命案子,人(张)家是一闹再闹,(但)当官的在任,咋说真话呢?”

她道听途说来的“当官的”,是指传闻中当年身为乡长的老大王校军。

事实上,时间倒退二十二年,25岁的王校军刚从学校毕业不久,多位村民证实,事发时,王校军并不在场,“老大刚参加工作,在山里做文书,写材料,根本不知道这个事。”王奇说。

至于所传的“贪官”老二王富军,至今仍是地方林业局的一名普通职员。

但这些缺乏戏剧张力的事实,村民并不买单,他们心中早有一方天平,倾向于他们所认为的恃强凌弱。

9000多元赔偿款

在90年代农村是天文数字

那件事后,王正军一次性赔偿给张家一千五百元,此前,判决书记载,王自新已支付汪秀萍丧葬费八千一百三十九元三角。

九十年代,村民谋生的主要途径是种地,种地所得,仅能满足一家几口的口粮,余粮甚少,更谈不上以粮换钱。八千多人民币对于当时的王坪村村民来讲,不是一个小数目,东家借西家凑才能集齐。

村民心知肚明,但并不买账,他们承认近一万的赔偿是天文数字,但隐隐觉得赔偿被动了手脚,“一条人命只值这些钱?”

事发后,17岁的在校生王正军离开了学校,“被拷走”了。十天不到,他被依法逮捕,羁押于南郑县看守所。并于当年12月,以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七年。

未成年王正军在监狱里成了年,后又传言他仅服刑三年便出狱,依据依然是王家的“权势操作”。

“特么纯粹是胡说八道!”王奇显然不满,“老三判了七年,坐了四年,(剩下)三年是监外执行。”

没有更多证据能佐证王奇之言,部分村民宁愿相信杀人者张扣扣“不杀妇孺”的道德品质,也不愿相信当年的司法。

出狱后,王正军很少回家,他在西安开厂,欠下一屁股债,生活并不如意。至于婚姻,“说是在西安结了婚,但我们从来没有见过他的妻子、孩子。在西安干啥,我们都不知道。”

老二王富军过得也不好。早年,在当地林业局当工人,效益不好,去广州打了几年工,又因打工,“把媳妇儿打没了”。

除夕命案,他能躲过一劫,王家亲戚的说法是,因为相亲,在大河坎的家里收拾房间,而不是值班没放假。

至于老大,被杀时,任南郑区红寺湖管委会主任。此前,辗转于各类公职,鲜少归家。

正准备为他介绍姑娘

却等来了他杀人的消息

命运陡然转向的还有目睹母亲死状的张扣扣。

初中毕业,因家庭经济拮据,他放弃继续求学,跟随亲戚赴新疆伊犁打工。2001年,应征入伍,成了一名迫击炮炮手。退伍后,他辗转各地打工,当过保安,卖过凉皮。

他与父亲、姐姐沟通甚少,有什么心事,自己藏着消化。张丽波明显感受到,母亲去世后,弟弟“被吓着了,很害怕。”他变得沉默。

2004年,张丽波结婚,张扣扣没有回家出席。“这话咋说呢,他知道,但不回来。他当时的意思是,我结婚的时候,是土坯房,他就感觉,脸上没光彩,自己家穷。”

张丽波指着天花板说,“比如这个房子结婚的话,我弟弟肯定回来。”

“这个房子”是2007年推倒土坯房重盖的新房,是为张扣扣准备的婚房,经过2013年的加盖,共两层,都贴着白瓷砖,不说气派,但在村里,也算有面子。

盖新房总共花了十几万,张扣扣第一次出了一万六千五,那是他退伍后,外出打工四年,寄给家里的所有积蓄。第二次,他给父亲寄了两万。

眼看着新房落成,张扣扣开心,张福如也开心,“就是想看看,有没有人说媳妇儿。”

仍然没有。

彩礼之外,农村人相亲讲究母亲说媒,“(扣扣)妈妈死了,没有人操这个心。”张福如说着,眼眶红润。

今年春节,张丽波曾与婆婆商议,为弟弟介绍个好姑娘。婆婆应下了,说改天好好物色。然而,没有等来弟弟的相亲,却等来了弟弟杀人的消息。

杀人之前,他嘱咐父亲:

记得煮鸡

大年三十,常年在外的王家兄弟难得聚首,似乎是二十二年来的一次机会,张扣扣蠢蠢欲动。

但张福如并未察觉出儿子身上的异样。

晨起,九点多,张福如拿出一碗头天的剩饭,在厨房加热。张扣扣烧了热水,正洗脏掉的棉袄,父子二人没有过多交流。

匆匆吃完早餐,张福如背着香烛,准备去山里为逝者上坟。

离家前,张扣扣叮嘱他,“爸爸,上去了以后,早点回来,回来煮鸡。”三十的晚上,吃团年饭是传统,“烫鸡”是传统的一项。临走时,张扣扣还不忘提醒父亲,“千万不能搁菜,那个鸡肥,油留着,可以下面。”

同一个早晨,隔壁的王自新家,也在为上坟做准备。他们家祖坟较近,便比张福如晚两小时出发。

中午十二时二十分许,张福如还在山里未归,王家兄弟上坟返回,守候在马路旁的张扣扣,突然窜出,先后刺杀了王正军、王校军、王自新。

二十二年前的仇恨,再次将几个人捆绑在一起。“要不是这个事儿,我永远忘记他(张扣扣)叫张小波了。”张丽波落灰的回忆,被新的命案擦拭,本以为两家恩怨已成过往,现如今迈不过这个坎儿了。

村民的记忆也被唤醒,或主动或被动地去回忆那些“早就没人提”的细节。那把捅向王家兄弟的尖刀,同时也捅碎了王坪村热闹的新年。

大年初三,从婆家赶回的张丽波,去派出所找弟弟,“我弟弟人呢?”一进派出所,张丽波见人就问。

“前面那辆车上”,张丽波顺着旁人所指方向跑去,隔着窗玻璃,看到了警车里弟弟模糊的身影。她还想再靠近一点,司机推门而出,呵斥道,“往后退!”她只能后退作罢。

隐约中,弟弟侧身看了一眼,但弟弟脸上的表情,她一无所知。

21日下午,张丽波去看守所为弟弟送衣物。衣服上有金属,不能带,只送进了一双鞋和一条裤子。她向警察打听弟弟近况,得知“情绪还行”,松了一口气。

这天上午,幸免于难的王家二儿子王富军,回了趟家。他转了转,没与旁人说话,兀自取走了挂在墙上的那只鸡。

那只鸡,本也是除夕夜的团年菜,但与张扣扣家一样,王家,谁也没能等到团年的那一刻。

次日,大年初七,村里的年轻人陆续离家,经过张王两家门前,不自觉回头瞥一眼,他们的故事刻在了村民的新年里,又随着新一轮去家离乡恢复宁静。

“如果不是除夕(命案),早就没人提(96年)那件事了。”望着拥堵在小路上的离乡车辆,一位村民从裤兜里掏出烟,点燃,叼在嘴里,烟雾缭绕中,目光飘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应采访者要求,王景、王奇为化名)

来源:凤凰WEEKLY

本文由知事 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